湖畔大学:上周,我们收到了一封大师兄寄来的信
来源:湖畔大学
创新互联公司是一家集网站建设,阿荣企业网站建设,阿荣品牌网站建设,网站定制,阿荣网站建设报价,网络营销,网络优化,阿荣网站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建站企业,帮助传统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加强企业竞争力。可充分满足这一群体相比中小企业更为丰富、高端、多元的互联网需求。同时我们时刻保持专业、时尚、前沿,时刻以成就客户成长自我,坚持不断学习、思考、沉淀、净化自己,让我们为更多的企业打造出实用型网站。上周开学典礼结束,我们收到了一封信,写信的人是湖畔大学一届的大师兄周航,他因为疫情的原因没能回国参加开学典礼,于是给学弟学妹们寄来了一封信:
湖畔的新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一期的同学周航,因为疫情的原因,这几个月一直困在国外无法回国,六年来第一次缺席了湖畔的开学典礼以及和同学重聚的机会,心里煞是遗憾。不过好在有群消息,有朋友圈,还有各种媒体报道,依然可以隔屏感受到这几天你们「春风吹又生」的活力与朝气。
作为「永不毕业」的老同学,衷心地欢迎你们!
这段日子里,闲来无事就用写信的方式跟国内的朋友们交流,看到新一期的开学,心里自然有一些话想和你们分享,所以写出了这封信。就像其他老同学为你们做菜为礼物一样,权把这封信当作欢迎礼吧!
我是 2015 年第一届的学员,湖畔的生活真的过得很快,两年的正式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记得 2017 年 1 月,为了接下来一年的选修课,我们在西湖边展开了一次严肃的讨论:到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讨论了一下午,众说纷纭,最后很多同学都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到湖畔的初衷,去学习失败?
这很出乎人的意料。
我还记得,当初湖畔大学创办时,他们来找我聊,告诉我,湖畔大学是专门研究失败的。这句话是最打动我的。我一直认为,成功没什么好学习的,因为成功者所具备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切都难以复制,相反隐隐约约觉得,学习失败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那次在湖畔的讨论但是,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失败?怎么学习失败?从失败里学习什么?似乎一直没有清晰的答案。而第一个两年,实际上,我们也从来没有真正地、认真地去学习失败。
这一次,在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和碰撞之中,我突然有了全新的感悟。
01 中美对待失败的不一样
我去过美国很多次,也在中国创业二十多年。这两个地方,给我感受的不同,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差异,不是开放和混沌的差异,也不是富饶和贫瘠的差异。事实上,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从总量上来计算,已经快速接近美国了,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美创业文化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最核心的表现是彼此对失败的态度特别的不一样。
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成功动机过剩的氛围,大家都特别崇尚和追捧成功,我们会追随一切当下最红的公司、模式、人物。我们非常耻于谈论失败,会讥讽一切失败的现象、失败的人物;我们经常冷眼看着一家面临崩盘的公司,说,我早就知道如此,你看,应验了吧?
在美国则完全不同。虽然说没有人会乐于失败,但是我们会看到,人们很平常地谈论和面对失败。
Elon Musk 固然把创业形容为一个「一边嚼着碎玻璃一边凝视深渊」的残酷过程,需要付出极大代价。在这次开学的日子里,大家还是看到了,马斯克改写了人类航天史。如果这次失败呢?他不会黯然,他说:「在我看来,失败就是一种选择,如果没有失败,就说明你的创新不够」。
如果他不成功,就是「骗子」吗?当然,我们姑且不谈眼下最热门的,去看看历史好了。
你去硅谷的计算机博物馆转一圈就知道,许多在大厅里展示的硬件和机器,在当年根本就不是什么成功的发明,更不要说赚大钱了。但是这些发明,它们打开了一扇窗,启发了后人的智慧和热情,而硅谷的商业文明就这样在一代代人的努力探索中向前。
比如说,在博物馆大厅的某个角落,摆着一台硕大的机器。因为外形古旧,甚至都看不出来是干嘛用的。机器旁边有当年的广告画和简介说明,一看才知道,这台有商用复印机那么大的机器,竟然是最早的家用计算机设备,而用途是放在厨房里,供家庭主妇们记录菜谱之用。可想而知,这么不实用的家伙很难风靡,很快就销声匿迹。
再拐一个弯,你会看到施乐实验室开发的家用电脑。因为成本过高,功能简单,失败了。
再拐两个弯,就是第一代上市售卖的苹果电脑。在乔布斯手里,它开启了一个时代。
这中间,你不过拐了两个弯,但是将近20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前人「失败」的点子终于在后人手中「成功」。
而现在,我们又开始谈论,苹果、Google 公司是否已经丧失了创新的活力,而下一个数字英雄会是谁?
时间就是这样循环往复。
我原来不太理解,但这次课堂讨论我终于明白了一点:创业真的有点像跳高比赛,如果你是以探索和挑战为终极目标的话,那么失败就是一种必然的宿命。你可以成功地攀上一个高峰,所有人为你欢呼;你也可以就此谢幕,就此离场。但如果你想不断挑战更高的山峰和人生的极限,那么从终极意义上讲,你的宿命就是失败。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创新的国度、创新的社会,那么我们必然需要重新去定义失败,重新去理解失败。如果一个社会还在耻于谈论失败、害怕失败、排斥失败,而只是崇尚成功的话,那我们不可能有探索意义上的创新。
我觉得,这是失败对于我们全社会的价值。
在湖畔,真实地「暴露」自己02 学习失败是为了避免失败吗?
对于个人而言,失败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学习失败是为了避免失败吗?
这是当时大多数同学的本能反应。对,在这里,我们建立了相对安全信赖的关系和环境,可以放心的分享一下彼此的失败(所谓「坑」),互相提醒一下,尽量少跳类似的坑。和别人学习成功相比,我们已经更上一个层次了,开始学习彼此的失败。
可是,我依然觉得还不是。既然失败是我们的终极归宿,那学习失败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坦然地面对失败、接受失败、解决失败、放下失败,而不是避免失败,因为任何人都避免不了,失败如同生命中的死亡一样,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拒绝失败,就是拒绝生命本身。
我 21 岁时候第一次创业,开始就犯了很多很多的错误,差点挂了。当时我聊以自慰地说,这太好了,在这么年轻的时候,付出这么小的代价,就犯了这么多的错误,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以后,我就可以避免犯这些错误了。
现在想起来这个认识很可笑,在后来创业的过程中,我还是不断在犯错,新错误、老错误......我终于认识到,错误和失败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它本身就是人的自身局限性使然,包括认知和人性的。我们学习失败的真正目的在于,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然后从中成长,让自己以后变得更好。
这是失败对我个人的意义所在。
03 面对失败的态度:归因于己,归功于外
到底什么是失败?我问过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在你过去的生涯里,有没有什么失败的时刻或者失败的感觉?
当我们开始学习失败的时候,一定会讨论到很多著名的失败案例,当我们现在谈论这些已经失败甚至消亡的公司时,我们会像智者一样去点评,说它曾经犯过怎样怎样的错误。但是,假如回到 10 年前,回到它所在的那个辉煌的时代,我们当时会想到它的失败吗?好像很难。
我曾和朋友们一起讨论反思失败这件事。某个手机公司,它推出了一个低端系列,被认为是一个败笔,因为极大地伤害了品牌本身。但是反过来想,如果它不做低端系列,它会有这么大的用户量吗?它的商业模式能成立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也没有绝对的成功和失败,更没有绝对的强大和脆弱。无论从得失的角度还是时间的维度,都是如此,都没有。
瑞典一位教授做的失败博物馆人们对于失败,需要有更多的敬畏之心。
当我对失败,特别是别人的失败有了更多一份的敬畏之心后,又产生了一个更重要的认识:和学习别人的失败相比,向自己的失败学习才真正重要。
从我真正愿意面对自己失败的那一刻开始,我开始了真正的向内自我探寻,我会不断地问自己,这个现象背后,你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渴望?你又有什么恐惧?你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通过这个不断地自我设问自我真实回答的过程,慢慢地你会更加了解自己,甚至更加接受自己。当你面对难堪的真相,「归因于外」是放过自己的好方法,通常你的朋友们也是这样劝慰你的,「非战之过」嘛,但这样你就回避了问题,更无法从此获得成长。
所以,「归功于外,归因于己」的心态更适合我们这些创业者们,我们会从中获得新的认知,更多的心力,面对真相,不仅不让我们难堪和脆弱,相反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强大,不管什么年龄,你永远有一种成长感。这种感觉实在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
04 接受失败,放下失败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开篇就借渡边之口讲,死不是生之对立,而是生的一部分。我想,失败和死亡一样,失败也不是成功之对立,而是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是成功的一部分。
世事无绝对,成功无绝对,失败无绝对,活法无绝对。这个时代,我们尤其应该重新理解失败,重新定义失败,重新谈论失败,把失败当做重启我们生命观的引子。倘若把这个事情解决了,哪怕是部分解决,这就是我们这些湖畔创业者对社会莫大的贡献。
《在湖边》,我和大家一起聊复盘无疑这是我在湖畔上过最重要的一课。也因为湖畔,因为湖畔学习失败的文化和这里的思考,让我终于有更多勇气面对过去,也终于理解了失败,我也希望更多朋友能从重新理解失败开始重新理解创业,这促使并鼓励我写了《重新理解创业》这本书,这像是给湖畔交的一个阶段的结业论文。2018 年底, 我带着这本书又回到了湖畔,做了「在湖边」第一次的分享,原来失败也可以笑谈,原来我真的放下了。
最后,还有一点忍不住要说,在这里,你们会遇到很多国内国外各行各业的超级大咖,他们往往带着成功的巨大光环和充满智慧的演讲,但不管他们是谁,不管他们说了什么,我们是谁?我们是不一般的湖畔人,我们要永远独立思考,永远 critical thinking!
祝愿你们在湖畔开心,享受!
文章标题:湖畔大学:上周,我们收到了一封大师兄寄来的信
网站URL:http://myzitong.com/article/cjjod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