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解码,安卓 解码

(四)Android通过ffmpeg解码音频

音频解码与视频解码的流程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只有处理帧数据的时候,视频是像素转换并显示,而音频则是重采样并播放。

洪江管理区网站制作公司哪家好,找成都创新互联!从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微信开发、APP开发、成都响应式网站建设等网站项目制作,到程序开发,运营维护。成都创新互联从2013年成立到现在10年的时间,我们拥有了丰富的建站经验和运维经验,来保证我们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专注于网站建设就选成都创新互联

所以基于这一点,在以后做架构的时候,可以将音频、视频这两部分,相同的逻辑放在共同的父类当中,自身子类则各自处理视频显示和声音播放等逻辑。

然后,就是将重采样后的数据,交给OpenSLES去处理。

OpenSL ES 全称为: Open Sound Library for Embedded Systems,是一个针对嵌入式系统的开放硬件音频加速库,支持音频的采集和播放,它提供了一套高性能、低延迟的音频功能实现方法,并且实现了软硬件音频性能的跨平台部署,大大降低了上层处理音频应用的开发难度。

Object 和 Interface 是OpenSL ES 中的两大基本概念,可以类比为 Java 中的对象和接口。在 OpenSL ES 中, 每个 Object 可以存在一系列的 Interface ,并且为每个对象都提供了一系列的基本操作,如 Realize,GetState,Destroy 等。

重要的一点,只有通过 GetInterface 方法拿到 Object 的 Interface ,才能使用 Object 提供的功能。

这里的例子是播放一个手机里的视频文件,所以只介绍OpenSLES Audio Player 播放音频的过程。

音频播放的大致流程就是这样,其实还有音频录入的功能的,这个以后再介绍。音频的解码,大部分都和视频解码的流程一致,只要你熟悉OpenGLES的几个API和流程,基本都能播放成功。

android手机有默认解码器吗

实际上系统中存在的解码器可以很多,但能够被应用使用的解码器是根据配置来的,在/system/etc/media_codecc.xml中配置。这个文件一般由硬件或者系统的生产厂家在build整个系统的时候提供,一般是保存在代码的device/[company]/[codename]目录下的,例如device/samsung/tuna/media_codecs.xml。这个文件配置了系统中有哪些可用的codec以及,这些codec对应的媒体文件类型。在这个文件里面,系统里面提供的软硬codec都需要被列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系统里面实际上包含了某个codec,但是并没有被配置在这个文件里,那么应用程序也无法使用到!

在这里配置文件里面,如果出现多个codec对应同样类型的媒体格式的时候,这些codec都会被保留起来。当系统使用的时候,将后选择第一个匹配的codec。除非是指明了要软解码还是硬解码,但是Android的framework层为上层提供服务的AwesomePlayer中在处理音频和视频的时候,对到底是选择软解还是硬解的参数没有设置。所以虽然底层是支持选择的,但是对于上层使用MediaPlayer的Java程序来说,还是只能接受默认的codec选取规则。

但是Android提供的命令行程序/system/bin/stagefright在播放音频文件的时候,倒是可以根据参数来选择到底使用软解码还是硬解码,但是该工具只支持播放音频,不支持播放视频。

一般来说,如果系统里面有对应媒体的硬件解码器的话,系统开发人员应该是会配置在media_codecs.xml中,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有硬件解码器,那么我们总是会使用到硬件解码器。极少数情况下,硬件解码器存在,但不配置,我猜测只可能是这个硬解码器还有bug,暂时还不适合发布。

Android万能视频播放器07-检测视频是否可以被硬解码

1、解码流程:

根据FFmpeg中视频解码器的名称找到对应手机硬解码器,如果存在则可以硬解码,

走硬解码流程;不存在就只能走软解码流程。

2、硬解码:

使用MediaCodec直接解码AVpacket,此时需要对AVPacket进行格式过滤,然后

MediaCodec解码后的数据用OpenGL ES渲染出来。

3、软解码:

直接用OpenGL ES 渲染YUV数据。

MediaCodecList.getCodecCount()支持的最低的SDK版本是16,buile.gradle中改 minSdkVersion 16

宏定义硬解码、软解码

Android原生编解码接口 MediaCodec 之——完全解析

MediaCodec 是Android 4.1(api 16)版本引入的编解码接口, Developer 官网 上描述的已经很清楚了。可以配合 中文翻译 一起看。理解更深刻。

MediaCodec的工作流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 MediaCodec 架构上采用了2个缓冲区队列,异步处理数据,并且使用了一组输入输出缓存。

你请求或接收到一个空的输入缓存(input buffer),向其中填充满数据并将它传递给编解码器处理。编解码器处理完这些数据并将处理结果输出至一个空的输出缓存(output buffer)中。最终,你请求或接收到一个填充了结果数据的输出缓存(output buffer),使用完其中的数据,并将其释放给编解码器再次使用。

具体工作如下:

MediaCodec的基本调用流程是:

1.初始化MediaCodec,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通过名称和类型来创建,对应的方法为:

2.配置编码器,设置各种编码器参数(MediaFormat),这个类包含了比特率、帧率、关键帧间隔时间等。然后再调用 mMediaCodec .configure,对于 API 19 以上的系统,我们可以选择 Surface 输入:mMediaCodec .createInputSurface,

3.打开编码器,获取输入输出缓冲区

获取输入输出缓冲区在api19 上是以上方式获取,api21以后 可以使用直接获取ByteBuffer

4.输入数据,有2种方式,一种是普通输入,一种是Surface 输入

普通输入又可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配合MediaExtractor ,一种是取原数据;

返回一个填充了有效数据的input buffer的索引,如果没有可用的buffer则返回-1,参数为超时时间(TIMES_OUT),单位是微秒,当timeoutUs==0时,该方法立即返回;当timeoutUs0时,无限期地等待一个可用的input buffer,当timeoutUs0时,

等待时间为传入的微秒值。

上面输入缓存的index,通过getInputBuffers()得到的是输入缓存数组,通过index和输入缓存数组可以得到当前请求的输入缓存,在使用之前要clear一下,避免之前的缓存数据影响当前数据,接着就是把数据添加到输入缓存中,并调用queueInputBuffer(...)把缓存数据入队;

5.输出数据

通常编码传输时每个关键帧头部都需要带上编码配置数据(PPS,SPS),但 MediaCodec 会在首次输出时专门输出编码配置数据,后面的关键帧里是不携带这些数据的,所以需要我们手动做一个拼接;

6.使用完MediaCodec后释放资源

要告知编码器我们要结束编码,Surface 输入的话调用 mMediaCodec .signalEndOfInputStream,普通输入则可以为在 queueInputBuffer 时指定 MediaCodec.BUFFER_FLAG_END_OF_STREAM 这个 flag;告知编码器后我们就可以等到编码器输出的 buffer 带着 MediaCodec.BUFFER_FLAG_END_OF_STREAM 这个 flag 了,等到之后我们调用 mMediaCodec .release 销毁编码器

流控就是流量控制。 为什么要控制,就是为了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收益最大化!

涉及到了 TCP 和视频编码:

对 TCP 来说就是控制单位时间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对编码来说就是控制单位时间内输出数据的数据量。

TCP 的限制条件是网络带宽,流控就是在避免造成或者加剧网络拥塞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网络带宽。带宽够、网络好,我们就加快速度发送数据包,出现了延迟增大、丢包之后,就放慢发包的速度(因为继续高速发包,可能会加剧网络拥塞,反而发得更慢)。

视频编码的限制条件最初是解码器的能力,码率太高就会无法解码,后来随着 codec 的发展,解码能力不再是瓶颈,限制条件变成了传输带宽/文件大小,我们希望在控制数据量的前提下,画面质量尽可能高。

一般编码器都可以设置一个目标码率,但编码器的实际输出码率不会完全符合设置,因为在编码过程中实际可以控制的并不是最终输出的码率,而是编码过程中的一个量化参数(Quantization Parameter,QP),它和码率并没有固定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图像内容。 这一点不在这里展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视频压缩编码和音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

无论是要发送的 TCP 数据包,还是要编码的图像,都可能出现“尖峰”,也就是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数据量。TCP 面对尖峰,可以选择不为所动(尤其是网络已经拥塞的时候),这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视频编码也对尖峰不为所动,那图像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了。如果有几帧数据量特别大,但仍要把码率控制在原来的水平,那势必要损失更多的信息,因此图像失真就会更严重。 这种情况通常的表现是画面出现很多小方块,看上去像是打了马赛克一样,导致画面的局部或者整体看不清楚的情况

配置时指定目标码率和码率控制模式:

码率控制模式有三种:

码率控制模式在 MediaCodecInfo.EncoderCapabilities 类中定义了三种,在 framework 层有另一套名字和它们的值一一对应:

动态调整目标码率:

Android 流控策略选择

下面展示使用MediaExtractor获取数据后,用MediaMuxer重新写成一个MP4文件的简单栗子


文章标题:android解码,安卓 解码
分享地址:http://myzitong.com/article/dsccd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