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装多系统macos的简单介绍
苹果电脑装双系统利弊都有哪些?
一、苹果电脑装双系统的好处:
创新互联公司从2013年开始,先为襄垣等服务建站,襄垣等地企业,进行企业商务咨询服务。为襄垣企业网站制作PC+手机+微官网三网同步一站式服务解决您的所有建站问题。
1、双系统可以让用户体验不同的系统功能,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2、双系统可以在不用环境系进行软件调试没测试电脑的兼容性。
3、双系统杀毒方便,一个系统中毒以后,可以用另一个系统进行查杀。
二、苹果电脑装双系统的坏处:
1、双系统会导致开机速度变得比较慢。
2、双系统会大量占用笔记本硬盘的容量。
3、双系统在使用时有时菜单会出现问题,会导致两个系统都无法进入。
苹果系统的分类:
Mac OS可以被分成操作系统的两个系列:一个是老旧且已不被支持的“Classic” Mac OS(系统搭载在1984年销售的首部Mac与其后代上,终极版本是Mac OS 9)。采用Mach作为内核,在MacOS 7.6以前用“System x.xx”来称呼。
新的Mac OS X结合BSD Unix、OpenStep和Mac OS 9的元素。它的最底层建基于Unix基础,其代码被称为Darwin,实行的是部分开放源代码。
win安装macos15.7双系统
可以。
win安装macos15.7双系统是可以的,需要在macOS系统通过磁盘工具,分区一个空间出来
该分区的格式化为“Mac OS扩展(日志式)”。
电脑是win10和MACos双系统,双系统怎么迁移到新的SSD固态硬盘上? 谢谢大神解答
如何把windows装入ssd实现Mac双系统步骤:
准备工具:
1.windows 8 系统以上的PC(测试电脑win10)
2.硬盘一个最好ssd(测试型号镁光MX200)SATA转USB3.0(usb3.0的速度最快到400M/s) 的盒子或者线
3.U盘一个(2G以上)(用来下载驱动)
4.一个MacBook(测试型号MacBook Air (11-inch, Early 2015))
5.win10的系统镜像
开始:
1.在 Mac系统下打开boot camp,插入U盘,然后Mac下的左上角有个操作选项,点击后又个下载windows支持软件(其实这个就是驱动)后面装系统要,大概800多兆吧,不大。
2.在PC端,如果是win10/8企业版的话直接在控制面板里打开win to go,重点介绍不是专业版的系统,这里用的是WTG辅助工具(附下载地址)萝卜头论坛的辅助软件(辅助写入win的)
3.如果ssd第一次买来插入不能识别成U盘的话直接格式化成FAT32或者别的只要电脑能识别成U盘就可以,然后打开win to go 辅助工具,查看请选择可移动设备,能否识别出你的硬盘,点击VHD模式,辅助工具界面要求选择系统镜像下的sources文件夹中\install.wim,你点开系统镜像在相应的文件夹里找出\install.wim,选择uefi+gpt,你会看到什么分区啊的,先不管,直接写入,写好后等win装好后可以直接在win 里面分区,点击写入,然后啊就等啊等啊
4.显示成功后,这时我们已经成功的把win写入硬盘里,接入Mac,开机长按option键,你会看到EFI分区,选择启动,进入后什么激活啊(可以跳过,进入系统后用激活工具激活,先不管),设置好后插入U盘,进入U盘找到windowssupport,点开Boot Camp,找到setup.exe,点开后安装Boot Camp自动装驱动,等驱动安装好后就可以直接用了,挺方便的。
5.分区
注意:建议win10,在辅助工具里不要乱分区,会卡死在写入工程中。
缺点:不能识别为系统硬盘,不能设置为开机启动盘。
pc电脑怎么安装mac系统
MAC系统华丽的界面,以及稳定的性能,让许多用户都对于情有独钟,不过MAC 操作系统 只能安装在苹果机中,这让普遍使用PC机的我们大感受伤。为了安慰我们,便有大神出马将原来的MAC稍作改动推出了MAC PC版,满足了我们的渴求。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怎么在pc电脑上安装mac系统。
pc电脑安装mac系统 方法
编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套MAC PC版,在自己的IBM T40上体验了一把苹果的味道。与XP不同,在PC本本上安装之前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确定您本本的CPU需要同时支持SSE2和SSE3指令集,否则将无法安装。如果您对自己CPU能否支持以上两大指令集不太确定的话,笔者建议您到英特尔或者AMD的相关官方网站下载CPU检测工具软件,就能得出正确答案。由于苹果电脑长期采用ATI显卡,故而没有内置对nVidia显卡的支持,大家在正式安装时需要注意。像笔者的IBM T40采用ATI 7500这样老掉牙的显卡,也没有关系。对于英特尔的集成显卡,MAC PC版只支持GMA900集成显卡,其他型号的均不支持。若您的本本是采用英特尔的集成显卡,笔者建议最好弄明白其型号。无线卡方面MAC PC版只支持boardcom无线模块,并不支持英特尔无线网卡,因此迅驰机型还是需要另购一块无线网卡。至于内存和硬盘要求倒是不高,内存最低 256MB,硬盘至少6GB即可,当然本本也至少需要配一个DVD光驱。
硬件方面搞定之后,我们还要对文件系统进行一番改造。Mac OS X采用苹果的HFS+文件系统,而Windows和Linux都不支持这种分区,甚至连一些常用的磁盘工具也不能识别它们,因此在安装之前必须为Mac OS X准备好可用的分区。不过好在MAC能识别FAT32文件系统,所以笔者先用XP光盘在硬盘上划出一块FAT32分区。
然后重新启动系统,进入本本的 BIOS ,将启动顺序修改成光盘为第一启动项。保存修改后,笔者将安装光盘放入光驱开始安装。笔者IBM T40的硬件配置为PM1.3G,768M内存,40GB硬盘,只花了将近半个小时即安装完毕,比XP还快一点。而且整个安装过程不像XP一样要重启数次,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故而节约了不少时间。MAC安装过程既不需要输入序列号,也不用激活可以说方便不少。人家苹果是靠卖硬件过日子的,不像微软靠软件生活,当然要比老盖厚道多了。
选择光盘启动
安装光盘启动系统首先会给出显卡的具体型号(如果您是用ATI显卡的话),再然后提示您是安装系统还是启动系统,您有八秒钟的选择时间,动作可以快唷。
信息提示界面
安装界面刚开始就是屏幕中间出现苹果LOGO。LOGO下方还有一个圆形的进度条,这启动画面可比XP的启动界面精致、漂亮多了。
简约的苹果界面
安装程序正式启动完毕之后,您先需要指定系统的语言类型。与微软为每个语言单独制做安装程序不同,苹果安装程序是将15种语言都做成一个光盘程序,系统安装成功之后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在各种语言之间切换。
苹果系统语言选择界面
经过短暂的蓝白相间进度条的滚动,安装程序将带我们进入下一步安装步骤。
蓝白安装进度条
正式进入MAC OS X系统安装过程
首先我们见到的是欢迎界面,上面有些对MAC的简要介绍。相比微软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不停地做 广告 相比,老乔同志要厚道得多了。我们不必细看可以进入下一步安装。
MAC OS X系统介绍
接下去是软件协议,其实内容很多看一遍相当费时。笔者以为也不必细看,因为不接受软件协议就无法再继续进行安装。接受软件协议后我们继续安装。
软件许可协议
软件许可协议
下面的安装至关重要,我们要把刚才格成FAT32的磁盘分区格式化成苹果的HFS+。启动安装程序中的磁盘工具,在左侧窗口选定已经分为 FAT32硬盘分区。然后选择分区格式为Mac OS扩展式(日志式)(其实就是HFS+文件系统),然后点击“分区”(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式化)按键即可。届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我们按“分区”键就开始正式格式化了。
MAC OS X系统为HFS+文件系统
等文件系统搞定之后,我们退出磁盘工具继续安装下去。我们需要系统安装的宗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盘分区),然后点击“继续”键。
分区格式化磁盘
安装程序为了保证安装光盘妥当无误,会在正式安装之前先检查光盘中的文件是否有残缺。检查时间颇长,若是您对光盘很有相信的话,可以跳过检查项进行安装。
检查DVD光盘文件
重要的系统补丁选择步骤
我们在进行安装时一定要选择自定义安装,如果选择基本安装会有几个重要补丁不能安装,导致需要重新安装系统。笔者第一次安装也是未能深谙此道,结果又重新安装了一遍浪费了半个小时。选择自定义安装之后,会出现补丁列表对话框。根据我们本本的CPU类型,分别勾选相关的 CPU补丁。若您使用创新的USB外置声卡,也别忘了把补丁勾上。如果您采用的ATI显卡是X1600以上级别,请把X1600补丁打上。另外,如果您的本本是采用VIA芯片组的,也要将VIA驱动选上。由于这些补丁对于安全完成之后,系统能否稳定有效地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的 经验 是:选择完毕之后,然后自己根据本本的硬件配置再仔细核对相关补丁是否有所遗漏。如果您遗漏了必须的补丁会导致安装失败,从而需要重新安装了。
选择驱动补丁
根据自己的型号来选择
接下去就是比较漫长的安装过程。我们不必干预,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看看其安装各个组件的先后顺序。最后安装完成之后,安装程序会提示我们在3秒钟内重启系统。我们应该尽快从光驱中把光盘取出。反正苹果安装程序给我们的选择时间特别短,这可能与老乔同志风风火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吧。
MAC OS X系统安装界面
重启之后在笔者的小黑上面就开始见到久违的MAC了。无论是界面还是人性化程度,都比我们天天打交道的XP美观、漂亮得多。不过笔者在这里需要提醒一点:MAC与XP在操作上有很大的区别,可能您需要适应上一段时间才能上手。如果您想品尝一口新鲜的苹果,那还等什么!给自己的本本也安装上MAC 吧!
华丽美观的MAC OS X系统界面
分享标题:pc装多系统macos的简单介绍
文章路径:http://myzitong.com/article/dseep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