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开发者赚钱,鸿蒙系统赚钱吗

鸿蒙商用只是新挑战的开始

万众期待的鸿蒙系统终于在6月2日正式商用了,离第一次发布鸿蒙系统,已经过去将近2年了。从1.0时的概念到如今的2.0商用版,华为在被美国极限制裁的险恶环境还能为我们带来了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真的是不由得让人钦佩。然而,对于鸿蒙的挑战其实才刚刚开始。其挑战有来自内、外两个方面。

创新互联专注于青岛网站建设服务及定制,我们拥有丰富的企业做网站经验。 热诚为您提供青岛营销型网站建设,青岛网站制作、青岛网页设计、青岛网站官网定制、微信小程序开发服务,打造青岛网络公司原创品牌,更为您提供青岛网站排名全网营销落地服务。

外部

-来自iOS和android

作为美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两大 科技 巨头:苹果和谷歌,对鸿蒙系统的商用自不可能无动于衷的。作为全新研发的系统,鸿蒙是在万物互联概念下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办公、运动、社交、 娱乐 等)研发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而安卓是基于linux宏内核设计的主要用于手机的操作系统,苹果的iOS也是基于类unix宏内核的系统。华为最为后来者,鸿蒙系统的后发优势显而易见。

谷歌和苹果也是知道自己现行系统的种种弊端的,这不近几年谷歌在研发基于微内核的Fushia系统,苹果也在依托M1芯片积极整合自己的各种终端的协同能力。HarmonyOS其实是华为早就在布局的自有操作系统,只是美国的极限施压让这个系统得以提前投入使用了。美国政府的行为表明,竞争对手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华为的强大竞争压力,万般无奈,只能依托国家之力,使用流氓行径对华为进行极限打压,妄图一招毙命,殊不知华为是“打不死的小强”,在近三年的制裁中非但没有倒下,反而越挫越勇。

既然美国政府出手都没打死,那接下来谷歌和苹果有可能会通过自己在移动端系统的支配地位强行要求软件开发者选边站 :即要求合作方不能做基于harmonyOS的开发,否则将予以制裁等等诸如此类的强制手段 。目的只有一个:即妄图将鸿蒙系统扼杀在摇篮之中。此外,还有可能升级现有系统,制作出更多与鸿蒙系统不兼容的可能性,让现有用户有一种鸿蒙系统兼容性不佳的印象(现在鸿蒙系统跟android的兼容性做的很不错,而且很容易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过度到鸿蒙系统的使用阵营来)。

面对鸿蒙的多多逼人,谷歌和苹果也会加快自身系统的迭代的速度,有可能会在近期推出基于物联网开发的新操作系统。与鸿蒙展开直接竞争,妄图凭借自己现有基本盘优势将鸿蒙系统彻底击溃。眼下鸿蒙已经开始商用,谷歌的Fushia系统估计也快要推出了,不过作为既得利益者,面对现有android和iOS的巨大收益他们也是顾虑重重的(如果推出新系统取代原先系统,一旦有失,有可能会满盘皆输)。所以谷歌和苹果现在还在观望,不过鸿蒙步子迈这么大,他们估计也有可能会加快推进步伐,未来基于物联网的系统之争将更加激烈。

源自网络

--来自芯片厂商

华为作为一个集生产、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手机终端和通信设备制造等于一身的超大型企业,实力已经让美国很多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不寒而栗了。海思的步步紧逼早让高通这个以前可以“躺着赚钱”的大佬如今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美国极限打压华为,目测高通“功不可没”。表面山看,高通是做芯片的,至于在芯片上运行谁家的系统,跟他关系不大。实则不然,每年高通都会从谷歌和苹果两公司获得巨额的专利费。因此,在打击华为这个议题上,他们很容易达成空前统一的战略共识。如果华为倒下了,高通又可以过上他“躺赢”的生活,苹果和谷歌则也可以继续像以前一样“挤牙膏”式的 科技 创新了。因此,对于美国高 科技 行业来说,华为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在接下来的高通销售合同里,很有可能会有限制使用系统的强加条款,以期达到遏制鸿蒙大规模商用之险恶目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游说美国政府,要求联发科和三星这样使用了美国技术的企业也不能使用鸿蒙系统,好进一步压缩华为的生存空间。这么一来,华为如果只能在自己手机和移动终端上使用的话,那是无非撼动android和iOS的霸主地位的。

--知识产权之患

虽然华为宣称HarmonyOS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可如果鸿蒙系统想顺利拓展国际市场,那势必需要面对国外同行的知识产权诉讼。或许有人会说,华为的律师团队早早的就做好了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了,系统本身不可能有知识产权风险的。我想说,有没有是一回事,他告你并不一定就是为了打赢官司才告的啊。美国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利用所谓的法律武器,跟竞争对手做长时间的法律诉讼纠缠,以实现拖慢或延迟你的商业推进效率,从而为其赢得竞争的时间。之前苹果对HTC的诉讼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在这方面也许做好充足的准备,有备无患。

--地缘政治风险

之前华为的5G设备就遭遇了美国的强力打压,很多西方国家基于所谓地缘政治风险而弃用华为5G设备。这种风险在HarmonyOS的国际化道路上也同样存在。前些天丹麦协助美国窃听欧盟领导人电话的事件让信息安全又一次成为国际焦点话题,美国和欧盟是盟友,还屡次出现这种窃听丑闻,对于来自中国的设备和系统,那自然更是心存疑虑。加之英和美在宣传领域的巨大优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鸿蒙的市场必定遭遇更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很可能是举步维艰,得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源自网络

内部

--国内同行的倾轧

6月2日鸿蒙系统发布到今天,除了魅族宣布加入鸿蒙生态(据说还只是加入鸿蒙生态做小电子产品,手机依然使用android系统),还有就是魅族前高管李楠因“发布会专场赤裸裸抄袭苹果......”等的言论登上热搜外,其它同行集体保持了沉默。这种表现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一些事情。诚然,在业务上彼此有竞争关系,对竞争对手的新品发布确实不好置喙。可作为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移动端操作系统,撇开商业层面上的关系,从行业发展发展本身的角度对其祝贺都没有,这种举动本身就有太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地,全球70%的手机产自中国,其中国内手机品牌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市场优势地位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可除了华为,其它的手机品牌,在自主性上真的堪忧。以自诩要打造自身完整产业生态的小米为例,2020年,小米全年营收2459亿元, 科技 投入才93亿。华为全年营收8914亿元, 科技 研发投入1418.93亿。按这样的研发投入比,莫非小米真的能凭一己之力构建真正的完整产业生态?还有oppo和vivo两兄弟,广告支出估计比实际的研发支出要高得多。作为业界同行,面对兄弟公司的技术突破,不闻不问,甚至还希望对方最好功败垂成,岂不悲凉。

目前宣布加盟鸿蒙生态的大多是传统的家电企业,而手机、通信和互联网行业的头部企业则集体保持了沉默。也许他们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一着不慎有可能招致大麻烦。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带着“酸葡萄”心理在观望,甚至在等着华为鸿蒙“歇菜”那一天好跳出来发表“造系统不难,可造出来没人用,有什么意义?”。锦上添花他们是不干的,落井下石他们则会义无反顾。

--亲美派的诋毁

前几天还有消息称中美高层在接洽,谈判等利好消息。似乎中美关系有缓和的迹象。一旦美国发现“大棒”不好使了,又开始“胡萝卜”外加策略了,那么那些消停了许久的亲美派人士估计又得出来兜售他们那套“全球产业链”的“陈词滥调”了。时至今日,国内依旧还有不少对美国心存幻想的“崇美人士”。这几年中美贸易战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如果自己不掌握核心 科技 ,就好比将自己的脖颈套在别人的“圈套”中,对方什么时候不高兴就勒你一把,让你喘不过气来,甚至有致你于死地的可能。因此,在高 科技 领域,势必得靠自己。

华为推出的鸿蒙系统,意味着中国的高 科技 产业已经触及到了美国的核心产业。势必会遭到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压力。不过从去年美强迫台积电不能给华为代工后,眼下能用的手段也所剩无几了。不过有可能转过头来,向国内“示好”,以“怀柔”之策让国内那些“公知”出来为他们“布道”,以此来延迟鸿蒙商业化的步伐,这一点不得不防。

源自网络

谨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打消潜在合作方对利益分配的忧虑

同行对鸿蒙的态度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在操作系统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系统选择的谈判权上有了更多的议价能力。忧的是对鸿蒙系统心存恐惧。毕竟一旦鸿蒙系统真的成功实现了其愿景,那么它将深入到我们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将出现一个局面:即华为的影响力无处不在,那其它竞争者将很难再与华为展开所谓的万物互联生态的竞争。

一旦鸿蒙成功,就可能成为下一个苹果公司,甚至比苹果公司更有影响力。一则,鸿蒙是开放式系统,所以比苹果的封闭系统更具市场普及性;其次,它适用于所有智能设备,从手机,pad,耳机,到 汽车 ,无人机等等,它真的做到了无处不在,将深刻影响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虽然愿景很好,可实现起来确实也非常难,因此成败尚未可知,很多人此时选择了观望;第三、华为是从硬件到软件一条龙都有布局的,一旦形成这样的优势,其它从业者害怕今后自己无“立锥之地”。

因此,鸿蒙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向潜在的参与方表明: 自己的利益边际在哪里 。比如现在的智能 汽车 ,华为就宣布“华为不造车”。即是向合作方宣布,自己的利益边际是在“做车载系统和相关技术配套”,并不参与成品车的制造。这就让那些传统的 汽车 企业没有“被抢饭碗”的后顾之忧,才能安心与华为合作,共同推进智能 汽车 的发展。鸿蒙系统的商业化同样要厘清这个“利益边际”的问题,得让合作方知道,他跟你合作的好处在哪里,你们之间的合作不仅不会出现利益竞争关系,反倒会为其商业化提供便利。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参与者诚心诚意参与鸿蒙的生态建设中来。

--如何扭转消费者对国产系统的偏见

长期以来,国内对“国产”的商品都有一定的偏见,尤其在操作系统领域,我们更是一个新入局者。如何扭转国内消费者对国产移动系统的偏见,其实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以苹果手机为例,作为一个资深iphone用户,多年的iOS系统使用经验让我对android手机有很深的偏见。其实也不是偏见,就以前使用android手机时,系统中的各种问题会很影响使用体验。转到苹果机后,经过对比会发现iOS系统的各种优势,于是对手机系统形成了依赖性。

鸿蒙作为后来者,势必会拿来跟android和iOS进行深度使用体验比较。 国内很多消费者对国外的东西的宽容度较之对国内同类产品的宽容度要大得多 。即如果在某项指标上,如果安卓70分,iOS是80分,鸿蒙想得到同等的用户体验评价可能就得达到90分。那意味着鸿蒙在商业推广过程中将面临国内用户“吹毛求疵”般的苛刻挑选。在这个问题上,华为只有以肉眼可见的优势超越了前两者,或许才能真正扭转国内消费者对国产系统的偏见,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和持久的 科技 创新。

--如何打造自己的系统生态圈

在如何打造自己系统生态圈的问题上,android和iOS以前是两种模式,android推出之初,为了鼓励app开发者,是不抽成的(现在走google play的需要抽成),而iOS则都抽成。如果套用android和iOS的现有路线,那么对于开发者显然缺乏足够吸引力。因此需要在互利共赢的模式上创新,让利给更多app开发者,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系统开发者参与鸿蒙生态的建设。这就取决于华为对鸿蒙生态今后的盈利方式上的创新思维能力了。

此外,华为打造的方舟编译器发布之初到现在也快两年了,不过在业内的影响力还是相当有限。系统生态的打造,编译器是关键一环,如何最大范围的拓展编译器的市场影响力,对于鸿蒙生态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华为在方舟编译器上的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还不够,随着鸿蒙正式商业,应该会加大推广力度。

还有一点,鸿蒙生态的建立离不开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参与。商业合作,说到底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就目前BAT等国内TOP10的互联网巨头对华为鸿蒙系统讳莫如深。个人觉得,在跟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上,华为可以让渡多一些的利益,换来他们的参与和支持。这样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建成尽可能多元的系统生态,从而更快实现市场化。如果没有这些头部企业的参与,单靠一些中小型开发者的推进,那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做出相应取舍,否则以他们对鸿蒙的态度,想要他们积极主动加入,那是非常困难的。

源自网络

未来展望

近几年中美之间的博弈,让国人清醒的认识到: 高 科技 是买不来的 。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唯有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美国使用极限施压的手段打压中国高 科技 企业,更让大家认识到了自己的“软肋”。鸿蒙的出现是中国 科技 实现自主化的一个标志性产品。不仅仅是硬件上,软件上我们同样需要实现自主可控。

这几天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转载了鸿蒙系统发布会,表明了国家对待这一系统的鲜明立场。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上使用鸿蒙系统(一为安全,二为支持国产)。全国人民对鸿蒙系统的公测也是翘首以盼,发布更新包当天系统就因下载人数太多一度瘫痪了。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普通用户第一时间发视频分享了自己使用鸿蒙系统的用户体验。真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聚齐了,就等鸿蒙一飞冲天之时了。如《西游记释厄传.开篇》所载:“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成不世之功,须有开天辟地的勇气和魄力,鸿蒙功成之日,亦或是“清浊明辨”之时,期盼那一天早日到来。

源自网络

华为首次详解鸿蒙商业模式:开源、做大生态,让合作伙伴赚到钱

将近两年的预热之后,华为终于确定了鸿蒙系统的正式发布时间——6月2日。与此同时,华为操作系统EMUI的官方微博也更名为“Harmony OS”。谷歌断供的背景之下,这被视为是华为告别安卓的一种仪式。

鸿蒙身上拥有许多个引人注目的标签:“华为”、“国产”、“第三大操作系统”、“比肩iOS和安卓”,这些足以令资本市场兴奋。鸿蒙发布日期官宣当天,“鸿蒙概念股”纷纷大涨。截至25日收盘,易联众、常山北明、科大讯飞等相关股票均大涨。

从2019年问世到现在,在华为消费者业务增速大幅放缓的危急时刻,鸿蒙终于、也必须上场了。但把鸿蒙做出来,只是它的第一步。

“成功开发操作系统只是1%,剩下的99%都是做生态。”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生态而言,尤其是操作系统这类的底层平台,软件使用量、市场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来并最终成功的核心因素,16%的市占率是一个生死线。

如何守住这条生死线,或者说如何做大生态,是鸿蒙在今后两年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尽管现在呼声最大的是鸿蒙手机,但如果单一地用于手机,那鸿蒙几乎很难存活。iOS和安卓已经足够成熟,即便华为完全对手机厂商开放合作,现阶段也很难有竞争对手有动力伸出橄榄枝。

鸿蒙被定义为为万物互联时代打造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相比起“替代安卓”,它更长远的目的是走向更多终端,拉到更多合作伙伴,从而壮大生态,维持生命力。

但年轻的鸿蒙要靠什么吸引合作厂商?

5月18日,华为在鸿蒙生态合作伙伴峰会上宣布,华为全场景硬件生态品牌正式升级为HarmonyOS Connect,将Works with HUAWEI HiLink和Harmony OS统一为HarmonyOS Connect。

通俗地说,这一升级的目的是进一步整合华为硬件生态资源,提高合作效率。曾有华为HiLink合作厂商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华为HiLink、鸿蒙分属两个销售团队,内部竞争很厉害,常常令合作厂商“搞不明白到底要和谁合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内耗。此次统一团队、品牌、方案和体验,就是“集中精力做好硬件生态”。

杨海松还在峰会上表示,鸿蒙将从三个层面与硬件合作伙伴共创收益:做产品、卖产品和运营产品。简而言之,提供软件、渠道和服务。

杨海松认为,华为在生态搭建上缺乏经验,但做产品却很擅长。相比起其它操作系统,鸿蒙拥有其独特优势,比如支持多设备统一编写语言,应用和服务开发者可以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对用户而言,跨设备使用体验也可以更加流畅。

在产品层面,华为向鸿蒙生态伙伴免费提供开源软件和商业认证,如果有对操作系统要求较高的厂商,可以选择购买商业发行版,华为会从中收取服务费。但大多数厂商还是选择免费版,因为成本较低。

华为还将帮助鸿蒙生态伙伴卖产品,像帮助赛力斯卖车一样,在华为线上商城、线下门店全面铺开搭载鸿蒙系统的硬件产品,华为从中收取渠道佣金。目前,华为拥有3大电商平台入口以及超过60000家线下门店,今年还将额外增加15000家第三方门店,未来将全部向鸿蒙生态产品开放。

对一些硬件厂商来说,华为的渠道网络和品牌效应拥有不小吸引力。杨海松举了一个例子,有生态伙伴在全渠道销售同样的产品,半年内销量在一千台左右,但在华为商城可以实现20天1000台的销量,且基本不做任何导流和营销。

一位已加入Harmony OS Connect的智能家居厂商市场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由于自身品类较为小众,加入的目的并不在于带货,而是希望借助华为的品牌效应提高影响力,让华为帮助自己教育市场。

第三层是运营产品。华为把十万个以上的原子服务引入Harmony OS Connect,并与合作伙伴联合运营,方便消费者免安装直接使用,最终由华为与厂商共同分成。杨海松表示,这是未来鸿蒙做大蛋糕的关键。

但杨海松也提到,鸿蒙今年的目标并不是赚钱,渠道佣金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收入。某种程度上,让生态伙伴赚钱比鸿蒙赚钱更加重要。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今年鸿蒙计划将搭载超过3亿部设备,其中有2亿部是华为自有设备,生态设备将超过1亿,场景拓展上希望“一横一纵”。其中,“一横”要从在家居领域扩展到消费者高频刚需的六大领域,目前累计拥有超过1000家硬件生态合作伙伴,包括美的、九阳、老板电器等;“一纵”则是做好全产业链适配,已积累超过50家模组和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业内有声音担忧,手机普遍被认为是万物互联时代的核心入口,但在芯片问题始终无解的情况下,华为未来很难在手机规模上取得优势。杨海松认为,华为手机仍然有7亿多的存量,且手机换机周期在拉长,华为仍有“上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PC、平板、手表乃至跑步机等任意设备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入口。

无论如何,鸿蒙要走的路还有很远。杨海松提到,鸿蒙当前最核心的挑战是时间和规模的剪刀差:“留给中国万物互联时代的软件生态构建根能力的时间只有一到两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用一年走完别人5-7年的路。”

鸿蒙生态120多万开发者,仅300多个原生APP,网友:开发了个寂寞

众所周知,对于一款操作系统而言,最重要的是生态,如果生态不行,操作系统本身再好也难以持续下去。当初微软的windows Phone,还有三星的Tizen就是这样败北的。

所以在鸿蒙系统发布后,大家就一直期待鸿蒙系统的生态能够迅速发展起来,虽然鸿蒙是能够兼容安卓APP的,但那是“借鸡生蛋”,最终还是要自己“喂鸡生蛋”才靠谱。

而据华为在8月初时的说法, 鸿蒙生态开发者数量已突破120万,超过300家应用伙伴加入到鸿蒙生态,共有65款设备已经升级HarmonyOS 2正式版。

但是让人惊讶的是,鸿蒙原生的APP数量才300多款,目前鸿蒙系统中使用的更多的还是安卓APP,于是有网友评价称,120万开发者,开发出300多款APP,真是开发了个寂寞。

像苹果目前在中国有440多万注册开发者,开发了iOS版的APP超过100万个,而安卓在中国有500多万开发者,有200多万安卓版APP。

那么为何120多万开发者,就开发出300多个APP,平均3000多人才开发出一个APP来?

首先要说一说的是这120万开发者究竟是怎么算的,我们知道目前在华为的系统中,是没有GMS的了,全是使用HMS,鸿蒙中是如此,EMUI中也是如此。

所以加入HMS的开发者,特别是加入鸿蒙系统中应用商店 “AppGallery”的开发者, 理论上是可以称之为鸿蒙生态的开发者的,而HMS已经发展了好多年, “AppGallery” 里面已经有上百万APP之多,所以有120万开发者很正常,这是统计口径的不同,大家不要以为鸿蒙生态的开发者,就必须开发出鸿蒙原生APP出来。

其次,也正因为 鸿蒙系统兼容安卓系统应用,所以开发者们是无需专门开发鸿蒙系统应用,也能接入鸿蒙生态,所以这120万的开发者,也不一定马上就会行动,开发鸿蒙专版APP出来,毕竟开发维护也是有成本的。

所以他们会观望,会看看鸿蒙的发展情况,当 用户量上升,个性化功能增加,才会有未来越来越多的开发者针对性的开发鸿蒙版本应用。

华为鸿蒙120万开发者只做出320APP?有人在玩文字游戏

搭载鸿蒙系统的终端设备已经达到了9000万 ,此前鸿蒙系统表现优异,很快地占领着市场。也因为鸿蒙系统的发展比预料中要快一些,华为也是将原本的目标往上提了一提。

看上去华为似乎已经不用担心鸿蒙会无法崛起了,毕竟在手机业务腰斩的背景之下,鸿蒙可以说是华为压箱底的救命之招了。但是呢,虽然从数据来看,鸿蒙系统好像确实发展得挺不错, 但是实际上鸿蒙系统正面临着其最大的问题,生态建立不起来! 拿软件开发来说,近日有人表示:现在 鸿蒙系统虽然号称有120万开发者,但是鸿蒙原生APP到现在却只有320 。这个数量未免有点少的过头了!难道华为鸿蒙就只能提供一个操作系统,然后使用的全是安卓的APP吗?

120万相较于320 ,对比之下的数字差距能够让很多人困惑不已,同时也让我们对鸿蒙的处境表示担忧。对于一个操作系统来说,大量App开发可以说是其最关键的部分之一了,没有足够多的APP,鸿蒙系统等于是一个空屋,里面没有足够多的家具和日用品。而现在鸿蒙系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算不上是空屋,只是其还和安卓兼容,可以使用安卓的APP 。但这样一来,鸿蒙想要独立,变成第三大操作系统,就变得难上加难了。

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平均换算下来,几千个开发者才能开发出一个APP?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关键的地方在于鸿蒙虽然有着大量的开发者, 但是这其中很多开发者都算不得上鸿蒙的“新加入者”,而是华为HMS的开发者。

还记得一开始针对华为的时候,是从移动服务系统开始的。手机的移动服务系统,主要提供一些基础的服务。比如说GPS、应用商场、支付等。现在使用最多的移动服务系统是谷歌的GMS。华为若是在国内发展,根本没必要担心移动服务的事情,因为在国内是不需要GMS的。但是华为做的高端品牌,市场目标放在了全球,肯定是要在国外销售的,这时候就不免受到老美的制裁。因为在国外,智能手机没有GMS就很难受用,最基础的功能都要受到限制。 所以华为也是因为被禁用GMS导致国外市场下滑严重,直到华为出了自己的HMS,这种问题才得以解决。

HMS比鸿蒙出来要早不少时间,所以其生态已经建立了很多,与HMS合作的开发者也不在少数。在计算鸿蒙系统的开发者数量的时候,将很多这部分的人算到了里面。 这多少有文字 游戏 的意思,因为这些人很多是不为鸿蒙开发APP的。

另一方面,就算这些人也有为鸿蒙生态出力的计划,但这不代表着这些开发者就会立马为鸿蒙开发APP。 要知道开发者们并不是免费开发的,大多数开发者至少要通过开发获得足够的回报才愿意去做这个事。 而现在鸿蒙虽然在快速发展之中,但是距离安卓和苹果那样的系统有很大的差距,开发者们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虑,多半还是会选择开发安卓和苹果的软件。至少风险不高,回报也客观。

更重要的是,鸿蒙是兼容安卓的,这就意味着开发安卓的APP,就有部分是相当在开发鸿蒙的APP, 有的时候,一份力打了两份工,何乐而不为呢?

客观来说,我们必须要认清现实, 因为现在的鸿蒙和安卓,IOS的差距还很大! 想要追赶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努力!我们说120万看起来已经很多了,但是以苹果为例就知道差距了。苹果的开发者数量在2300万左右,是鸿蒙的20倍,而且苹果的开发者又不像鸿蒙的开发者有不少的“水货”,还有不少在观望。 再者,另外两大操作系统都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生态已经相当成熟,鸿蒙现在不仅是从零开始,还是从零开始挑战,劣势是必然的!

但是也不必太灰心,鸿蒙的潜力很好,毕竟其实力不亚于其他两大操作系统的,甚至还要优秀很多。现在这个发展劲头也很强劲。如果保持现在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能够看到足够的回报在向他们招手,到时候,鸿蒙的开发者自然就多了,鸿蒙的原生APP自然也会慢慢变多了。

从客观角度来说,我们要理性看待鸿蒙现在的发展现状,不要动不动就把它吹上天。同样的,我们也不要太悲观,鸿蒙有实力,是金子在哪都发光。相信鸿蒙系统会慢慢变好,最终成为茁壮的大树。我们只需要慢慢等待时间就好了。

华为鸿蒙120万开发者做300多个APP 在玩文字游戏还是不怀好意捧杀

最近看到很多自媒体都在说:华为鸿蒙系统虽然号称有120万开发者,但鸿蒙原生APP到现在却只有300多个。所以华为自提供系统,至于软件,能用安卓的就用。

咋一看,这种说法好像也没有问题,因为系统最重要的就是生态,如果周边生态跟不上,哪怕是强如当年微软搞得WP也皎然于民。

所以当鸿蒙一发的时候,我们都期望它能够迅速占领市场,完善自己的生态圈,当我们看看有120万的开发者,只开发出320APP的时候,这个数字的背后确实让人困惑不已,也对鸿蒙的前景表示担忧也很正常。毕竟这个数量太少了,难道鸿蒙以后就靠安卓软件活下去吗。

关于鸿蒙的面世,这里不做更多详细探讨,总结起来就是一句,备胎的产物。如果漂亮国没有封禁华为的话,鸿蒙也许只会出现在物联网上应用,手机系统?也许后期会有,但至少不是现在这种情况面世。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很好描述了华为这几年的情况,鸿蒙的出现也许不是最正确合适的时候,但它也足够优异,因为它的发展确实比预料要快一些。根据华为官方说法,有300多家企业加入鸿蒙生态,已经有65款硬件设备可以升级到鸿蒙2.0版本,同时搭载鸿蒙系统的终端设备已经接近一个亿,对于一个新生的系统来说,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成就。

但看似美丽数据背后却带着未知的危机,虽然数据来看,鸿蒙系统确实已经很好,看上去也不会担心它以后的发展之路。

但实际上鸿蒙现在面对最大的难题就是生态,这就是前面提到120万开发者只开发出300多个原生鸿蒙APP的说法。

鸿蒙系统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生态不够健全,借鸡生蛋终究还是临时办法,加上谷歌现在把鸡也杀了,那么只会自己养鸡生蛋了。所以鸿蒙想要独立成第三大操作系统,不走微软和三星的老路,那么鸿蒙就是首先学会养鸡。

当华为称鸿蒙的生态的开发者有120万的时候,人们觉得华为的鸡已经养起来,但当宣称只开发了320个APP的时候,人们就怀疑华为养的是公鸡吗。因为按照这个算法,几千人才才开发一个APP 这显然不正常。

百万人开发几百个APP显然是不正常的,但在这百万人当中,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有多少是鸿蒙系统的开发者,因为按照华为官方的说法,这120万的开发者是HMS的开发者,因为华为在被漂亮国禁用GSM以后,华为就自行建立了HMS服务。原则上来说,这些开发者都算是鸿蒙生态的开发者,根据华为官方的appgallery统计,支持HMS服务的软件有上百万个,所以如果按照这个算法,这些开发者开发的APP也不算少了。但如果是按照鸿蒙原生的APP计算,那么情况就是另外一种说法,这是计算和统计不一样引起的结果。

如果非要给出一个定义,那么只能说这120万是华为HMS生态的开发者,它还不完全算是鸿蒙系统的开发者,毕竟HMS发布要比鸿蒙早很多。因为这部分人大多是开发软件服务,而不是原生软件,所以120万对鸿蒙来说多少有点文字 游戏 数字。

每一个系统生态的建立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作为一个只发了几个月的系统,它原生APP少主要可能是两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它兼容谷歌安卓的应用,一般性的企业不会再独立开发鸿蒙APP。所以也许这120万里有鸿蒙系统的开发者,但他们还在观望当中,毕竟再搞一套,技术、时间、成本都是一个不可能不考虑的问题。

二就是鸿蒙系统硬件支持还不够,虽然前面说到有接近一亿用户,但在手机领域有多少我们没有准确数据。加上华为手机前景的未知性,这会让这120万当中的观望着更有耐心。毕竟做出来的软件它不是说说就可以,要人力时间精力还是后期维护等等,在鸿蒙现在的情况下,有着更多的观望者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了,只要开发出安卓应用,同时兼容鸿蒙它已经足够应对目前的情况。

客观来说,目前鸿蒙距离安卓和IOS还有很大差距,也许它比当年的WP用户数量还要少。但鸿蒙作为一个挑战者,一个从零开始的挑战者,它开局的艰难是有预估的,存在的劣势也是必然的。要知道安卓和苹果有今天相当成熟的生态优势,他们是经过时间的沉淀才有这样的结果。当相对于安卓在中国就有500万开发者,苹果的440万开发者,鸿蒙全球才120万开发者,而且还是带着不少水货的情况,这显然还是不够的,想要做第三的市场份额,鸿蒙还是很长的时间和努力才会有机会实现。

目前我们对鸿蒙前景也不要太悲观,毕竟它才几个月大,它的潜力还在,而且目前看它还有它自身的优势。按照目前势头发展下去,当有足够的硬件支撑它的时候,相信很多的观望着会纷纷入局,到了那个时候,鸿蒙原生的APP自然就会丰富起来。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讨论!

华为自主研发出了鸿蒙系统,作为国产系统,其它手机厂商为什么都不用呢?

华为自主研发出了鸿蒙系统,作为国产系统,其它手机厂商为什么都不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害怕被老美制裁

这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也是事实存在的一个问题,除了华为,还有哪个手机厂商有这个实力能抵抗得住老美的制裁。华为的业务如果只有手机,可能也承受不了的,还好,手机业务只是华为的一小部分。

其它手机厂商就不一样了,小米、vivo、oppo等,手机业务几乎是他们的全部,如果他们全面使用鸿蒙系统,老美大几率会制裁他们,会禁止高通卖芯片给他们,那样一来,他们就会跟现在的华为手机一样——无芯可用,结果会怎样?可想而知。

二、不想走出舒适区——放下现在的经营模式

现在的他们,适配安卓系统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早就习惯了安卓系统的一切。就拿小米公司来说吧,不仅小米手机上使用的是安卓系统,小米还通过安卓系统给自己打造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智能家居生态”,如:小米摄像头、小米手环、小米家电、小米窗帘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安卓系统这座桥梁来实现互联互通的,而小米手机就是它们的中转站。

如果小米手机放弃安卓系统,使用上鸿蒙系统的话,那么这个“智能家居生态”就有可能要推倒重建(当然,鸿蒙系统也兼容安卓软件)。其实手机厂家也有类似情况,他们都不想走出舒适区,改变现状,能躺着赚钱,为什么还要去奋斗?

三、鸿蒙生态还不够完善

虽然华为的鸿蒙系统用户数量,现在已经突破1.2亿大关,而且还会飞速增长。但是,鸿蒙系统毕竟还只是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儿”,相对于“老辣”的安卓系统,还是太嬾了。别的不说,就这个系统软件生态,就是鸿蒙系统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虽然鸿蒙生态开发者已突破100多万,但是在华为手机的应用市场里,我们依然很难看到原生的鸿蒙软件,基本上都是安卓软件。鸿蒙自己的软件生态要想赶上安卓和苹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国产手机厂家不敢涉足鸿蒙系统的原因之一。


本文标题:鸿蒙开发者赚钱,鸿蒙系统赚钱吗
本文路径:http://myzitong.com/article/dsepjc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