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和find()方法如何在python中使用-创新互联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index()和find()方法如何在python中使用,小编觉得挺实用的,因此分享给大家学习,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获,话不多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十载的延川网站建设经验,针对设计、前端、开发、售后、文案、推广等六对一服务,响应快,48小时及时工作处理。成都营销网站建设的优势是能够根据用户设备显示端的尺寸不同,自动调整延川建站的显示方式,使网站能够适用不同显示终端,在浏览器中调整网站的宽度,无论在任何一种浏览器上浏览网站,都能展现优雅布局与设计,从而大程度地提升浏览体验。成都创新互联从事“延川网站设计”,“延川网站推广”以来,每个客户项目都认真落实执行。Python的优点有哪些1、简单易用,与C/C++、Java、C# 等传统语言相比,Python对代码格式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2、Python属于开源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源代码,并且可以被移植在许多平台上使用;3、Python面向对象,能够支持面向过程编程,也支持面向对象编程;4、Python是一种解释性语言,Python写的程序不需要编译成二进制代码,可以直接从源代码运行程序;5、Python功能强大,拥有的模块众多,基本能够实现所有的常见功能。
index() 方法检测字符串中是否包含子字符串 str ,如果指定 beg(开始) 和 end(结束) 范围,则检查是否包含在指定范围内,该方法与 python find()方法一样,只不过如果str不在 string中会报一个异常。影响后面程序执行
index()方法语法:str.index(str, beg=0, end=len(string))
str -- 指定检索的字符串
beg -- 开始索引,默认为0。
end -- 结束索引,默认为字符串的长度。
str1='python is on the way'] str2='on' #空格,等其他操作符对其索引位置也有影响 #在str1中检测字符串中是否含有子字符串str2 str1.index(str2,beg=0,end=len(str1)) #如果包含子字符串 返回检测到的索引值 print(str1.index(str2)) #从索引1开始检测,检测长度为3 print(str1.index(str2,1,3))
如果包含子字符串返回开始的索引值,否则抛出异常。
user_name = ['xiaolei','xiaoman','lixia'] pass_word = ['123','456','789'] username = input('username:').strip() password = input('password:').strip() if username in user_name and password == pass_word[user_name.index(username)]: print(f"登录成功,欢迎您:{username}") else: print("错误!") 若输入:username == xiaolei user_name.index(username) == 0 所以:password == pass_word[0] == 123
Python find()方法,不能用于列表list
str.find(str, beg=0, end=len(string))
str -- 指定检索的字符串
beg -- 开始索引,默认为0。
end -- 结束索引,默认为字符串的长度。
Python find() 方法检测字符串中是否包含子字符串 str ,如果指定 beg(开始) 和 end(结束) 范围,则检查是否包含在指定范围内,如果包含子字符串返回开始的索引值,否则返回-1。不影响后面程序执行
str1='python is on the way' str2='on' str3='nice' print(str1.index(str2)) #不在字符串str1中 print(str1.find(str3)) #从索引1开始检测,检测长度为3 print(str1.find(str2,1,3))
运行结果:
知识点补充:Python将DataFrame的某一列作为index
下面代码实现了将df中的column列作为index
df.set_index(["Column"], inplace=True)
以上就是index()和find()方法如何在python中使用,小编相信有部分知识点可能是我们日常工作会见到或用到的。希望你能通过这篇文章学到更多知识。更多详情敬请关注创新互联行业资讯频道。
当前题目:index()和find()方法如何在python中使用-创新互联
文章地址:http://myzitong.com/article/dsih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