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下的配置治理模式-创新互联

b9eed530fba005a3d805a3ad919fb141.jpeg

创新互联公司是由多位在大型网络公司、广告设计公司的优秀设计人员和策划人员组成的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团队,其中包括网站策划、网页美工、网站程序员、网页设计师、平面广告设计师、网络营销人员及形象策划。承接:成都做网站、网站制作、成都外贸网站建设、网站改版、网页设计制作、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推广、数据库开发,以高性价比制作企业网站、行业门户平台等全方位的服务。

微服务被滥用是不争的事实。被滥用的同时,很少人留意到它所带来的配置治理的问题。本文我们介绍两种常见的治理模式。

基于common的配置治理模式

当微服务数量多时,开发人员倾向于创建这样的配置文件:

  • common-redis.json

  • common-mysql.json

  • common-mq.json

甚至还有会有common.json这种从名字上就不知道它的作用的配置。但是,几乎所有的微服务都会引用common.json这个配置。原因如下:

  1. 在common.json可以无脑增加配置项,不需要改业务代码;

  2. 配置项可能是被n个微服务引用,为了这一个配置项,又新增一个配置文件,不值得。common.json看起来是最合适的。反正每个微服务都已经引用了common.json。

81a3990fb102d8277a5325e1c8762de6.png

基于common的配置,在写入配置项的时候是爽了,但是,也带来了问题:

  1. 改了common.json文件中的配置后,很难确认这个变更会影响到哪里,因为每个微服务都引用了common.json;

  2. common.json会变得越来越大;

  3. 并不是每次发布,都发布所有的微服务。所以,微服务A可能采用的是common.json的v1版本,而微服务B可能采用的是common.json的v2版本。

  4. 随着时间迁移,谁也不敢动common.json中的配置,即使有些配置项已经很久没有被使用了。

基于服务级别粒度的配置治理模式

基于服务级别粒度的配置方式,很容易理解,如下图:

158307ff8ae648cefc678fbaf2d35ee7.png

每个服务只引用一个配置文件。此模式完全避免了基于common的治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但是,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即不同的微服务配置之间出现大量的重复配置。修改大量重复配置容易出错,且痛苦。

大量配置重复的问题,可以通过类似Jsonnet或者CUE这样的配置编程语言解决。如下所示:

ef4f819d55784d9b5a37819a60889218.png

当修改metrics.libsonnet时,我们很容易就知道这个变更将直接影响:microservice-c.jsonnet和microservice-a.jsonnet。进而,我们也就可以知道了它将间接影响microservice-c和microservice-b两个服务。

不存在没有缺点的解决方案。使用Jsonnet和CUE这样的语言,意味着一定的学习成本和现在有的工程的改造成本(引入新的构建工具和对现在有的配置的转换)。

不论哪种模式,你都必须要做到

不论哪种配置治理模式,都必须要做到:配置应该尽量小。

至于小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回答了,作用也不大。就像菜谱上写的是10克的香精,也没有几个人在放香精时进行称重,而是凭感觉。

如果真要我回答,我的回答是:作为一个逻辑单元,多一行代码是多余,少一行代码则不行。

成本

我们正处于从“基于common的配置治理模式”转换到“基于服务级别粒度的配置治理模式”的过程。

当我提出采用一种新的配置编程语言来统一所有的配置时,团队里的人都反对。行业里其他的人,也啧啧着这样做所带来的成本。

以下是我们团队经验,供大家参考:

  1. Jsonnet的学习成本:像Jsonnet这样专为配置而生的配置编程语言,语法也只有一张A4纸,非常值得投入。我们团队里两个不懂编程的刚毕业没有多久的运维小年轻,很快就上手了。多快?半天左右吧。如果有人跟你讲Jsonnet的学习成本高,你可以把这个案例丢给他;

  2. 构建工具Bazel的学习成本:Jsonnet本身的构建命令就和Java的javac一样低级,所以,需要借助其它构建工具。我们选择Bazel。它支持Jsonnet的单元测试。我们顺便实现了配置的自动化测试。Bazel的学习只需要团队里的几个人会就可以了。这个工具本身其实不难,但是因为中文学习教程太少了,导致了学习成本高;

  3. 其它配置格式转换成Jsonnet格式的成本:这个应该是我们成本最高的,也是风险最高的。因为一个配置错,可能带来线上事故。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还债的过程。以前不合理的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会被发现。我们转换的过程是:

    1. 通过自动转换工具将旧配置转成json格式,json格式与jsonnet格式是兼容的,所以就相当于自动得到了jsonnet格式的配置;

    2. 将公共配置抽离出来,比如redis的配置。并对敏感配置进行加密处理。这个过程是重建配置的过程;

    3. 将所有的配置转换完成后,再与原来的配置的json格式进行内容级别的对比。如果没有区别,就代表转换成功。

因为我们很早之前就对配置进行了标准化,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个转换成本和配置的量对比起来,也不算太高。而这个成本绝大多数都是由基础设施团队完成,而不是业务开发团队。

收益

既然成本这么“高”,我们为什么要做呢?因为这些是Everything as Code的基础。至于为什么要Everything as Code?大家转发此文越多。我写作的冲动就越大啊。

往期好文推荐:

  • Everything as Code 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 Grafana as Code实践指南

  • 工程化实践:SQL版本化后的持续集成测试

你是否还在寻找稳定的海外服务器提供商?创新互联www.cdcxhl.cn海外机房具备T级流量清洗系统配攻击溯源,准确流量调度确保服务器高可用性,企业级服务器适合批量采购,新人活动首月15元起,快前往官网查看详情吧


网站名称:微服务架构下的配置治理模式-创新互联
地址分享:http://myzitong.com/article/gods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