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捷豹安装命令 linux安装docker命令
捷豹支持carplay吗
【太平洋汽车网】捷豹支持carplay,配置有carplay的原因是为了在汽车中控系统里可以使用iPhone上的所有功能,包括播放音乐、导航、通话、阅读短信、甚至是观看在线视频。
目前创新互联已为上千的企业提供了网站建设、域名、网站空间、网站托管维护、企业网站设计、张北网站维护等服务,公司将坚持客户导向、应用为本的策略,正道将秉承"和谐、参与、激情"的文化,与客户和合作伙伴齐心协力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捷豹路虎的车支持carplay。CarPlay是美国苹果公司发布的车载系统,它将用户的iOS设备、iOS使用体验与仪表盘系统无缝结合。
捷豹路虎的车支持carplay。CarPlay是美国苹果公司发布的车载系统,它将用户的iOS设备、iOS使用体验与仪表盘系统无缝结合。
正文捷豹路虎的AppleCarPlay和AndroidAuto终于添加了捷豹路虎从2019年I-PACEEV开始为其仪表板增加了AppleCarPlay和AndroidAuto支持,还提供了其他各种型号的智能手机界面。该消息解决了陆虎,揽胜和捷豹车手们挥之不去的挫败感,尽管他们必须购买新车才能获得最新的信息娱乐系统。
那是因为捷豹路虎将把它作为所谓的智能手机包的一部分提供,这是某些2019年款汽车的选择。在捷豹I-PACE,汽车制造商的第一台全电动汽车,将获得智能手机的包作为标准。但是,对于其他汽车可能需要付费。
预计价格约为300美元,尽管价格可能会因您所购买的型号以及实际的修整水平而有所不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无线CarPlay或AndroidAuto:您仍然需要通过USB电缆连接iPhone或Android设备。
为了指定SmartphonePack,您需要购买带有InControlTouchPro或TouchProDuo的汽车。前者还获得了用于2019年款某些车型的导航的新语音命令,而捷豹路虎将其称为“主要图形刷新”,用于“主页”,“附加功能”和“可自定义主页”等部分。还引入了主屏幕上用于关键功能的新快捷按钮。
同时,TouchProDuo比InControlTouchPro更新。它首先在2018年的RangeRoverVelar上推出,现在已成为2019I-PACE,RangeRover和RangeRoverSport的标准装备。它增加了第二个触摸屏:上部显示屏用于多媒体和导航,而下部面板则侧重于HVAC设置,座椅控制和驾驶模式。可定制的旋转式转盘特定于上下文,与当时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无关。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捷豹xel怎么关掉仪表盘的导航
中控屏幕打开地图,切换就可以。
中控点击地图然后切换关闭即可。开启的话就是在从中控屏设置即可。在中控屏幕上找到设置语音图标,点击后启动语音助手。开启语音功能之后,汽车可以识别驾驶者说的话,并且执行驾驶者的命令。这个功能方便了驾驶者,在开车过程中不需要分心去看中控屏,直接语音命令即可。
关于存储设备
硬盘分区多少,和计算机运行速度关系不大,系统盘的大小会对系统运行速度有影响,所以C盘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尽可能大一些.在存储数据的时候,并不是连续排列的,在硬盘中,频繁地建立、删除文件会产生许多碎片,碎片积累多了,日后在访问某个文件时,硬盘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不但访问效率下降,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磁道。为此,我们应该经常使用Windows 9x系统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硬盘进行整理,整理完后最好再使用硬盘修复程序来修补那些有问题的磁道。
附:
硬盘知识大集合
你新买来的硬盘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须对它进行分区并进行格式化的才能储存数据。
硬盘分区是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经常谈到的话题。对于一些简单的应用,硬盘分区并不成为一种障碍,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应用,就不能不深入理解硬盘分区机制的某些细节。
硬盘的崩溃经常会遇见,特别是病毒肆虐的时代,关于引导分区的恢复与备份的技巧,你一定要掌握。
在使用电脑时,你往往会使用几个操作系统。如何在硬盘中安装多个操作系统?
如果你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或是要解决上述问题,这期的“硬盘分区”专题会告诉你答案!
硬盘是现在计算机上最常用的存储器之一。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具有高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而这些数据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里。不过,计算机可不像人那么聪明。在读取相应的文件时,你必须要给出相应的规则。这就是分区概念。分区从实质上说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当我们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定了硬盘主引导记录(即Master Boot Record,一般简称为MBR)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放位置。而对于文件系统以及其他操作系统管理硬盘所需要的信息则是通过以后的高级格式化,即Format命令来实现。
面、磁道和扇区
硬盘分区后,将会被划分为面(Side)、磁道(Track)和扇区(Sector)。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个虚拟的概念,并不是真正在硬盘上划轨道。先从面说起,硬盘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薄膜叠加而成。我们所说,每个圆形薄膜都有两个“面”,这两个面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按照面的多少,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由于每个面都专有一个读写磁头,也常用0头(head)、1头……称之。按照硬盘容量和规格的不同,硬盘面数(或头数)也不一定相同,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达数十面。各面上磁道号相同的磁道合起来,称为一个柱面(Cylinder)(如图1)。(图)
上面我们提到了磁道的概念。那么究竟何为磁道呢?由于磁盘是旋转的,则连续写入的数据是排列在一个圆周上的。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如图2)如果读写磁头沿着圆形薄膜的半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以后写入的数据又排列在另外一个磁道上。根据硬盘规格的不同,磁道数可以从几百到数千不等;一个磁道上可以容纳数KB的数据,而主机读写时往往并不需要一次读写那么多,于是,磁道又被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一个扇区一般存放512字节的数据。扇区也需要编号,同一磁道中的扇区,分别称为1扇区,2扇区……
计算机对硬盘的读写,处于效率的考虑,是以扇区为基本单位的。即使计算机只需要硬盘上存储的某个字节,也必须一次把这个字节所在的扇区中的512字节全部读入内存,再使用所需的那个字节。不过,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硬盘上面、磁道、扇区的划分表面上是看不到任何痕迹的,虽然磁头可以根据某个磁道的应有半径来对准这个磁道,但怎样才能在首尾相连的一圈扇区中找出所需要的某一扇区呢?原来,每个扇区并不仅仅由512个字节组成的,在这些由计算机存取的数据的前、后两端,都另有一些特定的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扇区的界限标志,标志中含有扇区的编号和其他信息。计算机就凭借着这些标志来识别扇区
硬盘的数据结构
在上文中,我们谈了数据在硬盘中的存储的一般原理。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硬盘,我们还必须对硬盘的数据结构有个简单的了解。硬盘上的数据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可分为5部分:MBR区、DBR区、FAT区、DIR区和DATA区。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
1.MBR区
MBR(Main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不过,在总共512字节的主引导扇区中,MBR只占用了其中的446个字节,另外的64个字节交给了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盘分区表)(见表),最后两个字节“55,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这个整体构成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图)
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其中的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并且在系统硬件完成自检以后引导具有激活标志的分区上的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程序。MBR是由分区程序(如Fdisk.exe)所产生的,它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而且硬盘引导程序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实现多系统共存。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让大家更直观地来了解主引导记录:
例:80 01 01 00 0B FE BF FC 3F 00 00 00 7E 86 BB 00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前面的“80”是一个分区的激活标志,表示系统可引导;“01 01 00”表示分区开始的磁头号为01,开始的扇区号为01,开始的柱面号为00;“0B”表示分区的系统类型是FAT32,其他比较常用的有04(FAT16)、07(NTFS);“FE BF FC”表示分区结束的磁头号为254,分区结束的扇区号为63、分区结束的柱面号为764;“3F 00 00 00”表示首扇区的相对扇区号为63;“7E 86 BB 00”表示总扇区数为12289622。
2.DBR区
DBR(Dos Boot Record)是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的意思。它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当MBR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它时,判断本分区跟目录前两个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以DOS为例,即是Io.sys和Msdos.sys)。如果确定存在,就把它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 交给该文件。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的大小等重要参数。DBR是由高级格式化程序(即Format.com等程序)所产生的。
3.FAT区
在DBR之后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FAT(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区。在解释文件分配表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谈谈簇(Cluster)的概念。文件占用磁盘空间时,基本单位不是字节而是簇。一般情况下,软盘每簇是1个扇区,硬盘每簇的扇区数与硬盘的总容量大小有关,可能是4、8、16、32、64……
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并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盘的一个连续的区域内,而往往会分成若干段,像一条链子一样存放。这种存储方式称为文件的链式存储。由于硬盘上保存着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信息(即FAT),操作系统在读取文件时,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各段的位置并正确读出。
为了实现文件的链式存储,硬盘上必须准确地记录哪些簇已经被文件占用,还必须为每个已经占用的簇指明存储后继内容的下一个簇的簇号。对一个文件的最后一簇,则要指明本簇无后继簇。这些都是由FAT表来保存的,表中有很多表项,每项记录一个簇的信息。由于FAT对于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所以FAT有一个备份,即在原FAT的后面再建一个同样的FAT。初形成的FAT中所有项都标明为“未占用”,但如果磁盘有局部损坏,那么格式化程序会检测出损坏的簇,在相应的项中标为“坏簇”,以后存文件时就不会再使用这个簇了。FAT的项数与硬盘上的总簇数相当,每一项占用的字节数也要与总簇数相适应,因为其中需要存放簇号。FAT的格式有多种,最为常见的是FAT16和FAT32。
4.DIR区
DIR(Directory)是根目录区,紧接着第二FAT表(即备份的FAT表)之后,记录着根目录下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文件的属性等。定位文件位置时,操作系统根据DIR中的起始单元,结合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硬盘中的具体位置和大小了。
5.数据(DATA)区
数据区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的地方,位于DIR区之后,占据硬盘上的大部分数据空间。
磁盘的文件系统
经常听高手们说到FAT16、FAT32、NTFS等名词,朋友们可能隐约知道这是文件系统的意思。可是,究竟这么多文件系统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1.什么是文件系统?
所谓文件系统,它是操作系统中藉以组织、存储和命名文件的结构。磁盘或分区和它所包括的文件系统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应用程序都基于文件系统进行操作,在不同种文件系统上是不能工作的。
2.文件系统大家族
常用的文件系统有很多,MS-DOS和Windows 3.x使用FAT16文件系统,默认情况下Windows 98也使用FAT16,Windows 98和Me可以同时支持FAT16、FAT32两种文件系统,Windows NT则支持FAT16、NTFS两种文件系统,Windows 2000可以支持FAT16、FAT32、NTFS三种文件系统,Linux则可以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如FAT16、FAT32、NTFS、Minix、ext、ext2、xiafs、HPFS、VFAT等,不过Linux一般都使用ext2文件系统。下面,笔者就简要介绍这些文件系统的有关情况:
(1)FAT16
FAT的全称是“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系统)”,最早于1982年开始应用于MS-DOS中。FAT文件系统主要的优点就是它可以允许多种操作系统访问,如MS-DOS、Windows 3.x、Windows 9x、Windows NT和OS/2等。这一文件系统在使用时遵循8.3命名规则(即文件名最多为8个字符,扩展名为3个字符)。
(2)VFAT
VFAT是“扩展文件分配表系统”的意思,主要应用于在Windows 95中。它对FAT16文件系统进行扩展,并提供支持长文件名,文件名可长达255个字符,VFAT仍保留有扩展名,而且支持文件日期和时间属性,为每个文件保留了文件创建日期/时间、文件最近被修改的日期/时间和文件最近被打开的日期/时间这三个日期/时间。
(3)FAT32
FAT32主要应用于Windows 98系统,它可以增强磁盘性能并增加可用磁盘空间。因为与FAT16相比,它的一个簇的大小要比FAT16小很多,所以可以节省磁盘空间。而且它支持2G以上的分区大小。朋友们从附表中可以看出FAT16与FAT32的一不同。
(4)HPFS
高性能文件系统。OS/2的高性能文件系统(HPFS)主要克服了FAT文件系统不适合于高档操作系统这一缺点,HPFS支持长文件名,比FAT文件系统有更强的纠错能力。Windows NT也支持HPFS,使得从OS/2到Windows NT的过渡更为容易。HPFS和NTFS有包括长文件名在内的许多相同特性,但使用可靠性较差。
(5)NTFS
NTFS是专用于Windows NT/2000操作系统的高级文件系统,它支持文件系统故障恢复,尤其是大存储媒体、长文件名。NTFS的主要弱点是它只能被Windows NT/2000所识别,虽然它可以读取FAT文件系统和HPFS文件系统的文件,但其文件却不能被FAT文件系统和HPFS文件系统所存取,因此兼容性方面比较成问题。
ext2
这是Linux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件系统,因为它是专门为Linux设计,拥有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CPU占用率。ext2既可以用于标准的块设备(如硬盘),也被应用在软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上。现在已经有新一代的Linux文件系统如SGI公司的XFS、ReiserFS、ext3文件系统等出现。
小结:虽然上面笔者介绍了6种文件系统,但占统治地位的却是FAT16/32、NTFS等少数几种,使用最多的当然就是FAT32啦。只要在“我的电脑”中右击某个驱动器的属性,就可以在“常规”选项中(图)看到所使用的文件系统。
明明白白识别硬盘编号
目前,电子市场上硬盘品牌最让大家熟悉的无非是IBM、昆腾(Quantum)、希捷(Seagate),迈拓(Maxtor)等“老字号”。而这些硬盘型号的编号则各不相同,令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些编号均有一定的规律,表示一些特定?的含义。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其编号来了解硬盘的性能指标,包括接口?类型、转速、容量等。作为DIY朋友来说,只有自己真正掌握正确识别硬盘编号,在选购硬盘时,就方便得多(以致不被“黑”),至少不会被卖的人说啥是啥。以下举例说明,供朋友们参考。
一、IBM
IBM是硬盘业的巨头,其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硬盘领域。而且IBM还是去年硬盘容量、价格战的始作蛹者。我们今天能够用得上经济上既便宜,而且容量又大的硬盘可都得感谢IBM。
IBM的每一个产品又分为多个系列,它的命名方式为:产品名+系列代号+接口类型+盘片尺寸+转速+容量。以Deskstar 22GXP的13.5GB硬盘为例,该硬盘的型号为:DJNA-371350,字母D代表Deskstar产品,JN代表Deskstar25GP与22GP系列,A代表ATA接口,3代表3寸盘片,7是7200转产品,最后四位数字为硬盘容量13.5GB。IBM系列代号(IDE)含义如下:
TT=Deskstar 16GP或14GXP JN=Deskstar 25GP或22GXP RV=Ultrastar 18LZX或36ZX
接口类型含义如下:A=ATA
S与U=Ultra SCSI、Ultra SCSI Wide、Ultra SCSI SCA、增强型SCSI、
增强扩展型SCSI(SCA)
C=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连续存储体系SCSI L=光纤通道SCSI
二、MAXTOR(迈拓)
MAXTOR是韩国现代电子美国公司的一个独立子公司,以前该公司的产品也覆盖了IDE与SCSI两个方面,但由于SCSI方面的产品缺乏竟争力而最终放弃了这个高端市场从而主攻IDE硬盘,所以MAXTOR公司应该是如今硬盘厂商中最专一的了。
MAXTOR硬盘编号规则如下:首位+容量+接口类型+磁头数,MAXTOR?从钻石四代开始,其首位数字就为9,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大家如今能在电子市场上见到的MAXTOR硬盘首位基本上都为9。另外比较特殊的是MAXTOR编号中有磁头数这一概念,因为MAXTOR硬盘是大打单碟容量的发起人,所以其硬盘的型号中要将单碟容量从磁头数中体现出来。单碟容量=2*硬盘总容量/磁头数。
现以金钻三代(DiamondMax Plus6800)10.2GB的硬盘为例说明:该硬盘?型号为91024U3,9是首位,1024是容量,U是接口类型UDMA66,3代表该硬盘有3个磁头,也就是说其中的一个盘片是单面有数据。这个单碟容量就为2*10.2/3=6.8GB。MAXTOR硬盘接口类型字母含义如:
A=PIO模式 D=UDMA33模式 U=UDMA66模式
三、SEAGATE(希捷)
希捷科技公司(Seagate Technology)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盘驱动器、磁?盘和读写磁头生产厂家,该公司是一直是IBM、COMPAQ、SONY等业界大户的硬盘供应商。希捷还保持着业界第一款10000转硬盘的记录(捷豹Cheetah系列SCSI)与最大容量(捷豹三代73GB)的记录,公司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但?由于希捷一直是以高端应用为主(例如SCSI硬盘),而并不是特别重视低端家用产品的开发,从而导致在DIY一族心目中的地位不如昆腾等硬盘供应商?。好在希捷公司及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不久前投入市场的酷鱼(Barracuda)系列就一扫希捷硬盘以往在单碟容量、转速、噪音、非正常外频下工作稳?定性、综合性能上的劣势。
希捷的硬盘系列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名称分别为:U4系列、Medalist(金牌)系列、U8系列、Medalist Pro(金牌Pro)系列、Barracuda(酷鱼)系列。其中Medalist Pro与Barracuda系列是7200转的产品,其他的是5400转的产品。硬盘的型号均以ST开头,现以酷鱼10.2GB硬盘为例来说明。该硬盘的型号是:ST310220A,在ST后第一位数字是代表硬盘的尺寸,3就是该硬盘采用3寸盘片,如今其他规格的硬盘已基本上没有了,所以大家能够见到?的绝大多数硬盘该位数字均不3,3后面的1022代表的是该硬盘的格式化容量是10.22GB,最后一位数字0是代表7200转产品。这一点不要混淆与希捷以前的入门级产品Medalist ST38420A混淆。多数希捷的Medalist Pro系列开始,以结尾的产品均代表7200转硬盘,其它数字结尾(包括1、2)代表5400转的产品。位于型号最后的字母是硬盘的接口类型。希捷硬盘的接口类型字母含义如下:
A=ATA UDMA33或UDMA66 IDE接口 AG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ATA接口硬盘。
W为ULTRA Wide SCSI,
其数据传输率为40MB每秒 N为ULTRA Narrow SCSI,其数据传输率为20MB每秒。
而ST34501W/FC和ST19101N/FC中的FC(Fibre Channel)表示光纤通道,可提供高达每秒100MB的数据传输率,并且支持热插拔。
硬盘及接口标准的发展历史
一、硬盘的历史
说起硬盘的历史,我们不能不首先提到蓝色巨人IBM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IBM发明了硬盘,并且为硬盘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在发明磁盘系统之前,计算机使用穿孔纸带、磁带等来存储程序与数据,这些存储方式不仅容量低、速度慢,而且有个大缺陷:它们都是顺序存储,为了读取后面的数据,必须从头开始读,无法实现随机存取数据。
在1956年9月,IBM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商用硬盘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却是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组成的庞然大物。而在1968年IBM公司又首次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髓是:“使用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便是现代硬盘的原型。在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制造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是微型计算机的萌芽时期,包括希捷、昆腾、迈拓在内的许多著名硬盘厂商都诞生于这一段时间。1979年,IBM的两位员工Alan Shugart和Finis Conner决定要开发像5.25英寸软驱那样大小的硬盘驱动器,他们离开IBM后组建了希捷公司,次年,希捷发布了第一款适合于微型计算机使用的硬盘,容量为5MB,体积与软驱相仿。
PC时代之前的硬盘系统都具有体积大、容量小、速度慢和价格昂贵的特点,这是因为当时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还太小,技术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得包括存储业在内的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80年代末期IBM对硬盘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即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头,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的时代 。1999年9月7日,迈拓公司(Maxtor)_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
二、接口标准的发展
(1)IDE和EIDE的由来
最早的IBM PC并不带有硬盘,它的BIOS及DOS 1.0操作系统也不支持任何硬盘,因为系统的内存只有16KB,就连软驱和DOS都是可选件。后来DOS 2引入了子目录系统,并添加了对“大容量”存储设备的支持,于是一些公司开始出售供IBM PC使用的硬盘系统,这些硬盘与一块控制卡、一个独立的电源被一起装在一个外置的盒子里,并通过一条电缆与插在扩展槽中的一块适配器相连,为了使用这样的硬盘,必须从软驱启动,并加载一个专用设备驱动程序。
1983年IBM公司推出了PC/XT,虽然XT仍然使用8088 CPU,但配置却要高得多,加上了一个10MB的内置硬盘,IBM把控制卡的功能集成到一块接口控制卡上,构成了我们常说的硬盘控制器。其接口控制卡上有一块ROM芯片,其中存有硬盘读写程序,直到基于80286处理器的PC/AT的推出,硬盘接口控制程序才被加入到了主板的BIOS中。
PC/XT和PC/AT机器使用的硬盘被称为MFM硬盘或ST-506/412硬盘,MFM(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是指一种编码方案,而ST-506/412则是希捷开发的一种硬盘接口,ST-506接口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电缆及接头,但是它支持的传输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
迈拓于1983年开发了ESDI(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接口。这种接口把编解码器放在了硬盘本身之中,它的理论传输速度是ST-506的2~4倍。但由于成本比较高,九十年代后就逐步被淘汰掉了。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这样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
ATA接口最初是在1986年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共同开发的,他们决定使用40芯的电缆,最早的IDE硬盘大小为5英寸,容量为40MB。ATA接口从8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取代了其它老式接口。
80年代末期IBM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磁头,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的20MB/in2提高数十上百倍。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硬盘0663-E12使用了MR磁头,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直到今天,大多数硬盘仍然采用MR磁头。
人们在谈论硬盘时经常讲到PIO模式和DMA模式,它们是什么呢?目前硬盘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另外,一种是不经过CPU的DMA方式。
PIO模式即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这种模式使用PC I/O端口指令来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和数据。由于驱动器中有多个缓冲区,对硬盘的读写一般采用I/O串操作指令,这种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复多次地完成I/O操作,因此,达到高的数据传输率是可能的。
DMA即Direct Memory Access。它表示数据不经过CPU,而直接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传送。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内,如OS/2、Linux、Windows NT等,当磁盘传输数据时,CPU可腾出时间来做其它事情,而在DOS/Windows3.X环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数据传输完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DMA方式的意义并不大。
DMA方式有两种类型:第三方DMA(third-party DMA)和第一方DMA(first-party DMA)(或称总线主控DMA,Busmastering DMA)。第三方DMA通过系统主板上的DMA控制器的仲裁来获得总线和传输数据。而第一方DMA,则完全由接口卡上的逻辑电路来完成,当然这样就增加了总线主控接口的复杂性和成本。现在,所有较新的芯片组均支持总线主控DMA。
(2)SCSI接口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与ATA完全不同的接口,它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而是一种总线型的系统接口,每个SCSI总线上可以连接包括SCSI控制卡在内的8个SCSI设备。SCSI的优势在于它支持多种设备,传输速率比ATA接口快得多但价格也很高,独立的总线使得它对CPU的占用率很低。 最早的SCSI是于1979年由美国的Shugart公司(Seagate希捷公司的前身)制订的,90年代初,SCSI发展到了SCSI-2,1995年推出了SCSI-3,其俗称Ultra SCSI, 1997年推出了Ultra 2 SCSI(Fast-40),其采用了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电平微分)传输模式,16位的Ultra2SCSI(LVD)接口的最高传输速率可达80MB/S,允许接口电缆的最长为12米,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1998年,更高数据传输率的Ultra160/m SCSI(Wide下的Fast-80)规格正式公布,其最高数据传输率为160MB/s,昆腾推出的Atlas10K和Atlas四代等产品支持Ultra3 SCSI的Ultra160/m传输模式。
SCSI硬盘具备有非常优秀的传输性能。但由于大多数的主板并不内置SCSI接口,这就使得连接SCSI硬盘必须安装相应的SCSI卡,目前关于SCSI卡有三个正式标准,SCSI-1,SCSI-2和SCSI-3,以及一些中间版本,要使SCSI硬盘获得最佳性能就必须保证SCSI卡与SCSI硬盘版本一致(目前较新生产的SCSI硬盘和SCSI卡都是向前兼容的,不一定必须版本一致)。
(3)IEEE1394:IEEE1394又称为Firewire(火线)或P1394,它是一种高速串行总线,现有的IEEE1394标准支持100Mbps、200Mbps和400Mbps的传输速率,将来会达到800Mbps、1600Mbps、3200Mbps甚至更高,如此高的速率使得它可以作为硬盘、DVD、CD-ROM等大容量存储设备的接口。IEEE1394将来有望取代现有的SCSI总线和IDE接口,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等原因,目前仍然只有少量使用IEEE1394接口的产品,硬盘就更少了。
关于理解的文章
● 现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内存储器——容量转为速度
1990年,Intel 486 CPU的主频为33MHz
(当时的DRAM内存工作主频是16MHz);
1993年 第一代Pentium问世,主频为75MHz
2000年 Intel的新内核可以在1GHz;
未来几年 CPU主频提到6GHz
未来10年里 Intel正在研发的下一代技术使CPU主频在有望达到100GHz。
只有内存数据输出的峰值带宽与处理器的峰值输入带宽相同,
才能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峰值带宽等于总线时钟频率与总线字节数(byte)的乘积。
计算机的程序具有局部性,即在一段时间内,
程序所用到的地址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
高速缓存CACHE——L1——L2——内外频实现
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FLASH(BIOS)
随机存储器RAM——动态存储器DRAM
1996年,EDO将内存的工作频率提升到33MHz
当时处理器的主频为66MHz;
1997年,SDRAM内存又将工作频率升到了100MHz
此时的Pentium Pro的主频为200MHz
1998年Pentium Ⅱ问世后,两年以后,处理器主频达到1GHz。
1999年VIA推出的PC133(总线64位,8Byte)
将内存SDRAM工作频率提高到133MHz。
[理论上1GHz主频64位(8个Byte)处理器的峰值带宽可以达到8GB/s。
实际处理器系统总线带宽只有2GB/s~4GB/s左右。
SDRAM PC133内存峰值带宽只有处理器总线带宽的1/4,即1.06GB/s。不突破内存带宽限制,处理器性能再高意义也不大。]
SDRAM(Synchronous 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PC 100/PC 133
数据宽64位 3.3V电压 最高速度5ns 使用CPU相同频率交换数据,
与CPU外频同步主流内存
DDR SDRAM(Dual Date Rate SDRAM)双倍速率SDRAM
在时钟触发脉冲的上下沿都能进行数据传输,即便在133MHZ的总线频率
下,带宽也能达2.128GB/s(DDR 不支持3.3V的LVTTL,而支持2.5V的
SSTL标准)制造SDRAM的设备只需稍作改进就能生产DDR266,也无专利问题,成本略高于SDRAM,内存发展方向之一,
DDR333内存所能提供的理论带宽达到了2.7GB/s,比DDR266的2.1GB/s提升了将近30%,在测试中有明显的体现。 DDR400
RDRAM(Direct Rambus DRAM)接口动态随机存储器
Intel推崇的未来发展方向,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引入其中,
(提高时钟频率, 不低于300MHZ
简化时钟周期的数据量,通道口16位)
因此数据传输率达:300*16*2/8=1.2GB/S
如为两通道则2.4GB/S。
与传统的DRAM的区别:引脚定义会随命令变化,
既可以为地址线也可以为控制线
(引脚为普通DRAM的1/3)。
在实际系统中,运行时CPU是从缓存(Cache)里取出数据。
若缓存中没有所需的数据,那么CPU发出向内存请求数据的指令;[ 内存控制器对CPU的指令进行解码、地址翻译、寻址、读取数据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将导致从CPU发出指令到得到数据有一个延迟(latency,访问延迟)。 ]
测试还表明,内存总是在高速外设与CPU并发访问内存时才会出现带宽紧张。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内存性能取决于带宽和访问延迟,
而访问延迟可能更为重要。
2005年,黄石要把Rambus内存的总线升级到64位,峰值带宽要达到30GB/s。而内存访问延迟的事却没有提到。
VCM(Virtual Channel Memory)虚拟通道存储器
NEC开发的一种缓冲式DRAM,快20%,目前大多数芯片组支持。
不管CPU是否处理过,都可先交于VCM处理,类Cache。
术语:
( CAS-Column Address Strobe 列地址选通
RAS-Row Address Strobe 行地址选通
Serial Presence Detect 串行存在检测 )
CL(CAS Latency)CAS的延迟时间
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
大多数PC 100 SDRAM可以运行在CL=2/3的模式下,
也就是,读取数据的延迟时间是2个或是3个时钟周期
tCK(TCLK)系统时钟周期
它代表内存运行的最大频率,PC 100 SDRAM芯片上的 10ns即
表明可运行於100MHZ的外频下
tAC(Access time from CLK)最大CAS时的最大数据输入时钟周期
PC 100 SDRAM在CAS=3时
tAC不得大于6 ns(有些内存编号用),
而tCK要小于10ns
总延迟时间 = tCK*CL+ tAC 为内存重要指标
外存储器——
软盘,驱——
1970 IBM推出,30多年来技术未大变但长盛不衰,简单,长寿,低价,便携
容量小,不可靠——致命缺陷,濒临淘汰
1995 Iomega Zip 100MB 1999 250MB
1996 Imation LS-120 120M 1997 Sony Fuji HiFD200MB
硬盘,驱动器——1973“Winchester”(温彻斯特)技术
存储设备的中坚——硬盘。正是硬盘,使得计算机有了更快更好的发展。
硬盘作用举足轻重——计算机如何启动
图书馆、银行……数据库 [保护型设备(如UPS)]
精彩的游戏和影视
硬盘的结构
常见的硬盘3.55英寸以下(指盘片的大小),
外形像一个铁盒子,对于灰尘是密封的。
由碟片、磁头、磁头臂、磁头臂服务定位系统、电路板及接口组成,
现在的硬盘还有数据保护系统。
碟片是硬质合金,盘片上涂有一层磁性物质,现在还出现了玻璃盘片。
以前磁头是用线圈缠绕在磁芯上制成,
目前采用的磁头技术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磁阻磁头,即MR磁头;
一种是巨磁阻磁头,即GMR磁头。
1956年 世界上第一块硬盘诞生于IBM公司
容量为5MB, 盘片的直径有24英寸,
50片盘片组成 重量达上百公斤。
1973年 采用“Winchester”(温彻斯特)技术(密封、磁头)
的硬盘由IBM研制成功,
结构与现在硬盘的结构类似,容量为640M。
1979年 采用thin-film感应磁头硬盘诞生于IBM公司。
1999年9月 Maxtor(迈拓)研制出第一块
单碟容量达10.2G的ATA硬盘(VL20系列)。
2000年2月 Seagate(西捷)制造出
转速达15000RPM的硬盘,缓存达16MB(捷豹 X15系列)。
2000年3月 IBM公司研制成功 “玻璃硬盘”
其中DesksterV 40G(桌面之星)的数据存储密度高达创纪录的14.3 十亿数据位/每平方英寸。
在过去的十年里,为提高面密度, 磁头技术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阶段
TFI(Thin Film Inductive)薄膜感应磁头——
1990-1995 磁芯感应线圈,提高密度的同时写能力减弱了
AMR(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ive)各向异性磁阻磁头——
90年代中期, TFI磁头写,薄条磁阻材料作为读元件,它的电阻会
随磁场变化,产生很强的信号,提高了读灵敏度
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各向异性巨磁阻磁头——
最近, 仍然采用AMR读写技术,但电阻随磁场变化的提高,
依赖于自旋的电子散射(spin valve,称为旋阀)。
部分响应最大匹配技术PRML
(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
读出电路分成两段:第一段将磁头读取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只选取部分“标准”信号移交第二段继续处理,
第二段将所接收的信号与PRML芯片预置信号模型进行对比,然后选取差异最小的信号进行组合后输出以完成数据的读取过程。
PRML技术可以降低硬盘读取数据的错误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磁盘数据密集度。
将来, 很有可能TMR(Tunneling Magneto Resistive)隧道巨磁阻磁头
甚至于实时音像流,电影品质的照相和动画,数字摄相机……
高速缓存——
IBM的玻璃盘片,高速主轴电机,液体轴承……
性能技术指标
①容量
一般指硬盘的总容量,单位是GB(即千兆字节,1GB=1024MB)。目前硬盘容量大都在20G以上。
还有就是指单碟容量,现在硬盘的单碟容量一般都在30G、80G以上。
②转速(Rotational speed) 转速说明了盘片将特定的数据存储点转到读/写头的下方的最快速度。用据盘片一分钟内最大转数(RPM)来衡量。总的来说,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 该参数描述的是数据在硬盘内物理盘片上实际的读/写快慢程度,通常指的是内部数据传输率。
③缓存(Cache memory) 是硬盘上的计算机记忆芯片,数据在主机总线适配器调用之前将通过缓存临时存储在硬盘上。缓存实际上是作为数据在硬盘盘片与主机总线适配器之间的一个缓冲器。
④接口 (Interface)
Merriam Webster :"它是这样一个地方,相互独立的、彼此无关的系统在这里互相作用、相互交流"。
计算机世界,"接口"这个词仅仅指一套专门的设计规范,它管理一个硬件如何和另一个硬件进行交流。
从台式机到大型文件服务器,总共只有3种基本的接口:
ATA、SCSI 和光纤通道(即SCSI的高级形式)。
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ATA P I ( AT Attachment Packet Interface)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现在还常用IEEE1394 USB1、USB2通用接口,接移动硬盘。
ATA,就是通常所说的IDE, EIDE,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用于台式机系统 (PC) ,现在已经成为了最流行的台式和家用电脑接口。
SCSI,它通常被企业或A/V用户应用在工作站/服务器。
光纤通道实质上是一种高级的SCSI,
一般用于多硬盘文件服务器系统(例如RAID系统)和非常高端的A/V服务器系统。光纤通道的优势来自其多硬盘共享能力;对于单硬盘系统而言,这些优势则不存在。
IDE (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集成设备电子部件)
它的最大特点是把控制器集成到驱动器内,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消除驱动器和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丢失问题,使数据传输十分可靠,
EDIE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支持大容量的硬盘 (BIOS的版本)。三种硬盘工作模式:
普通模式( N o r m a l )、
逻辑块寻址模式(Logical Block Addressing)、
大硬盘模式( L a rg e )。
(2) 支持其它外设。
(3) 最多连接四台E I D E设备(四块硬盘)
(4) 具更高的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1) 外设控制器的总数最大为8个。
(2) 是一个多任务接口,具有总线仲裁功能。因此, S C S I总线上的适配器和控制器可以并行工作,在同一个S C S I控制器控制下的多台外设也可以并行工作。
(3) 可以按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传输数据。
(4) 可分为单端传送方式和差分传送方式。单端的电缆不能超过6米,如果超过6米,应采用差分传送方式。
(5) SCSI总线上的设备没有主从之分,各方平等。
S C S I应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现在的硬盘都是基于并行ATA接口,
但并行总线在高频工作时很容易出现干扰导致数据传输性能急剧受损,因此ATA-133规格已近乎达到发展极限!
为此,开发出取代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总线势在必行。
2002年12月17日——希捷发布了两款新硬盘:
Barracuda 7200.7和Barracuda 7200.7 Plus。
它们提供并行ATA或全速串行ATA接口选择,
采用了先进的磁头和介质技术
Barracuda 7200.7 Plus具有8MB标准单板高速缓存,
单碟容量为80GB存储容量有120GB和160GB两种规格;
Barracuda 7200.7具有2MB高速缓存,
存储容量有40GB、80GB、120GB和160GB四种规格。
希捷专利的 SoftSonic流体轴承马达(FDB)
使Barracuda成了最安静的PC硬盘。
串行ATA(Serial ATA) 在软件方面与现时的ATA全兼容,
接脚数目更远低于现今的ATA,有助发展细小、灵活的接线。
串行ATA可让内部储存装置的性能提升。
目前,APT、DELL、IBM、Intel、Maxtor及Seagate领导推动发展这项计划,
并在业内七十四间公司支持下,共同成立串行ATA工作组。
⑤外部数据传输速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 该参数描述的是从硬盘的主控制器到接口控制器所能传输的数据量, 通常指的是突发数据传输率
(Burst Data Transfer Rate)。
目前常见IDE接口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模式有UltraATA/33/66/100/133(UltraDMA/33/66/100/133)四种。UltraATA/133的硬盘可以在支持UltraATA/66/33/100的主板上使用,不过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中断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速C P U与低速外设之间的矛盾,提高了C P U的效率。
DMA主要用于高速大批量数据传送系统中,以提高数据的吞吐量。在磁盘存取、图像处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和同步通信中的信号收发等方面应用极广。
⑥数据保护系统
数据安全对用户来说是很重要的。
一是提高硬盘的抗震和抗瞬间冲击的性能;
二是采用软件的方法。
硬盘普遍采用S.M.A.R.T技术(Self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在电脑启动时检测硬盘的磁头、磁盘、马达和电路等,再由硬盘的检测电路和电脑的检测软件完成对硬盘运行情况与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和比较,当出现超过安全值范围的情况时,及时向用户报警,有的还能自动降速及备份数据。
此外: Quantum硬盘中内建了DPS(数据保护系统),
Maxtor(迈拓)应用MaxSafe技术,
Seagate(西捷)的DST(Drive Self Test, 驱动器自我检测)
IBM的DFT(Drive Fitness Test,驱动器健康检测)等等。
这些检测软件的出现,有效的保护了硬盘内数据的安全。
⑦平均寻道时间
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平均寻道时间,
单位为毫秒(ms),现在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低于9毫秒。
• 访问时间(Access time) 描述的是硬盘在磁盘盘片上查找数据的快慢程度,在文件服务器或类似的随机访问环境中,该参数极为重要。
⑧其它
其中包括平均潜伏期、噪音水平、最大内部传输速率等等。
选择
确定你所需要的容量
你需要多大容量的硬盘完全取决于硬盘所使用的环境。
台式机 和 工作站系统 通常需要15GB到40GB的硬盘存储空间。
大型应用程序、图像密集型游戏、
桌面排版软件以及Internet缓存等都需要硬盘存储。
服务器 和 音频/视频/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通常需要18 GB至73 GB的硬盘存储空间。
网络服务器需要存储非常大型的应用程序文件,
还要支持多用户(通常一次数百人)同时快速的访问。
A/V系统需要存储大型的全帧视频和全分辨率的音频文件。
以上的容量估算可能会逐渐增加,
这取决于硬盘安装系统中应用程序的数量和大小。
性能相关问题
所需要的性能水平主要取决于系统是如何使用的,而不是其它因素。通常情况下系统用途分三大类:
台式PC
一般用户很少会对系统提出高性能要求。然而,许多用户可能又期望自己的系统具备高水平的性能,虽然在这种环境下这些特性很难体现出来。在以上的应用中,建议使用ATA、Performance ATA或SCSI接口。
中型服务器和工作站
中型服务器和工作站,其负荷相当于大约有10-50人同时在正常上班时随机访问服务器或工作站。建议使用Performance SCSI。
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
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主要面向执行关键任务且工作负荷很重的文件服务器,其负荷相当于50多人在一天24小时内同时进行访问,同时还面向诸如A/V制作等有高要求的工作站。在这些场合我们建议使用高端SCSI。
接口的兼容性问题
确定你目前接口的类型
ATA SCSI 光纤通道SCSI
根据型号确定接口
确保与你的系统保持兼容
安装注意事项
跳线接法 电缆问题 安装问题 低级格式化
Flash
一种EEPROM可擦写的存储器,靠改变内部正负电荷的排列记录数据。
CF卡(Compact Flash)、SM卡(Smart Media)、MMC(Multi Media Card)、SD卡(Secure Digital)、记忆棒(Memory Stick)、MD(Micro Drive)
闪盘 就是采用Flash memory(闪存)作为存储器的移动存储设备。
由于Flash memory的具有在去电后还能够保持存储的数据的特点,
因此成为了移动存储设备的理想选择。
过去价格昂贵,随着价格急剧下降,终于成了普通用户的选择。
与传统的移动存储设备相比,闪盘有几个重要特点:
1、即使是1GB的高端闪盘体积和重量也非常小,在15g-30g之间!
2、闪盘绝大多数采用USB接口,热驳接
3、单纯从存储容量上价格优势突出。另可重复擦写达100万次
4、读写速度,读写大文件要比小文件快,随机访问时间
(Random access time)仅为6ms,是硬盘的一半,平均读取速度为0.9MB/s,平均写入速度为0.8MB/s,瞬间的最高速度为1MB/s,都与USB1.1接口速度相当。 (USB1,USB2)
闪盘有突出优点,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了移动存储设备市场,
有代替软驱的趋势。
目前,闪盘还只适合小容量的数据移动,例如32M以下。
而对于转移数百MB的数据的用户,闪盘暂时还不是理想的选择。
由于: 大容量的闪盘价格昂贵
(目前128MB的闪盘价格近于40GB硬盘),
由于: 读写速度相对于容量来说还太低,
大容量使用不是很方便。
目前市面上的闪盘分为三种类型:基本型、增强型、加密型,价格也依次递增。
基本型 只提供了必需的数据读写功能,价格也相对来说最便宜。
增强型 增加了系统启动、数据保护……功能。
加密型 则是专门针对商业用户,
提供密码保护和文件加密功能,自动压缩功能。
Windows Me/2000/XP操作系统,可以完全的即插即用。
Windows 95/ Windows 98不支持USB设备。
MAC OS、Linux……使用优盘必须确定是否能够用上。
另外,闪盘具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可以代替软驱引导系统。
为了防止用户误删数据,增加了一个写入开关。
光驱——
CD ROM——1972≈1978 Philips , 1985——Philips与 Sony
合成塑料,反射薄铝,保护漆
结构:罗旋记录
DVD ROM 磁光盘与相变光盘 1997.4十家公司
CD-R(Recordable)读出方法同CD ROM,
1990年 雅马哈(Yamaha)CD-R驱动器。目前正逐步淡出市场。
组成:合成塑料 片基
有机染料(受高功率激光照射产生化学变化)记录层
根据所用染料介质和反射介质的不同组合,会使CD-R盘片呈现不同的色彩
绿 青蓝染料(Cyanine),兼容好,价格便宜,使用较广
金 金色染料(Phthalocyanine),接近透明,较好的抗光性,储藏期超过100年, 金盘又分为黄金盘,和白金盘,前者采用黄金作为激光反射层,后者采用的是白银,两者除了成本上有轻微的差别之外,性能、质量上没有任何差别,
兰 蓝色染料(Azo),制造成本, 寿命较短
薄金属(24K黄金或纯银)反射层
保护漆
CD-RW(ReWriteable)
1996年 理光(RICOH) 对专用的CD-RW盘片进行反复擦写(达1000次以上)的光盘刻录机。
CD-RW盘的折光率小于CD-R/ CD, 约为2/3,
设计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驱动器才可读出
采用更短波长的蓝光技术,仅仅是单面单层的一张盘片就能达到27GB的存储容量,
可靠性
刻录机是磨损和老化较快的设备。如果一台刻录机能正常刻录1000片,每片成本在2~3元。 如果只刻录了100片就发生问题,每片成本就达到20~30元。
性价比
光盘刻录机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刻、擦写速度。 如果主要用来进行数据备份,使用量不大,可以选择10X以下的刻录机。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稳定性和兼容性都比较好。
CD光盘类型目前5种: 音乐CD(Audio CD)、
普通CD-ROM(Normal CD-ROM)、
多区段CD-ROM(Multi-Session CD-ROM)、
混合模式CD(Mixed-Mode CD)、
特殊模式CD(CD Extra Mode)。
两个光盘数据存储的概念:
轨(Track)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数据都是以轨为单位记录到光盘中
区段(Session)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记录区域,它可以包含若干条任意类型的数据轨,在一个区段烧录完成后(即Close Session),其中的数据就无法再更改了,但可多次轨写入。读取数据时,要先找到相应的区段,然后再找相应的轨。
普通CD-ROM就相当于将整张光盘设为单一区段(SS,Single Session),所以不管写入多少数据都等于将光盘写满。
多区段(MS,Multi Session)CD-ROM则把盘划分成多个记录区域,这样就可以分多次写入(烧录)。好处相当明显,比如当刻录100 MB数据时,用SS方式的话,光盘上的剩余空间就浪费了,但MS方式,可以先烧100MB,以后若想写入新数据,再建立新的区段就可以了。而且,用MS方式烧录失败的盘片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使用余下的容量,所以MS技术非常有用,现在的CD-ROM也都支持多区段光盘的读取。
混合模式与特殊模式CD就是将音乐与数据资料录制在一起
混合模式将数据资料写在光盘的开头(即从第1区段的第1轨开始),
特殊模式则将音乐资料写在光盘的开头。
影音器材中的CD与VCD播放机都不支持多区段读取,制作通用且又含有其他资料的Audio CD或VCD光盘,数据必须要从第1区段第1轨开始。
CPU——
Intel——Pentium—Pentium pro— Pentium MMX
PII——PIII —PIV
AMD——K7——Athlon
Cyrix
高端RISC处理器早已进入64位时代,在主流处理器从32位向64位过度的
过程中
AMD起先在整数运算上有一定的优势,后来在Athlon采用EV6总线技术和新的浮点运算单元其性能甚至比Intel于更强。
Intel 运行现有软件有较大的性能提高,且为Internet、图像、视频流、语言、3D图形多媒体、多任务留有发展空间,
Intel 1995 Pentium pro 是P6架构,已7年了,
Pentium Pro使用了两个16K的L1 Cache,一个用于缓存代码,一个用于缓存数据 ( 这种设计被称为哈佛结构) ,大大提高了访问Cache的命中率。
Pentium Pro 拥有一个256KB或512KB的L2 Cache。
Intel将CPU和L2 Cache封装在一起,简化了系统的设计。
另外,L2 Cache 通过一条64位宽且与CPU等时钟速率的专用总线,实现与CPU间的通信,从而提高了CPU性能。
Pentium Pro还采用3路超标量体系结构和14级超级流水线。
Pentium Pro与其他CPU的根本区别在于非顺序指令执行。Pentium和更早的x86处理器是按照指令在程序中的本来顺序执行的,这种执行方式经常会陷入到一个费时的指令执行状态中,任何引起延时的指令都会影响流水线的吞吐量。而Pentium Pro应用指令池( Instruction Pool )打开一个足够大的指令窗口( 30条指令 ),在这个指令窗口中进行多分支指令预测和数据流分析,然后再以一个优化的顺序预测执行。因此CPU不必一直等待指令完成,就可以去执行下一条指令,从而将处理器停滞时间限制到最小。
《流水线传送》____将一条指令执行周期分成若干部分(如:取指、译码、取操作数、执行、回写)各部分分别由不同的部件执行,理想的情况下,每个周期的一个节拍,可以完成一条指令
《超级流水线处理》____将机器条指令划分成更多级操作,以减轻每一级操作的复杂程度,则每一步可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
《超标量设计》____CPU内含多个指令执行单元(尽管超级流水线,指令执行仅一个单元)在给定定的时钟节拍内,超标量设计的CPU,可以执行多于一条指令(多于一条流水线)
《无序执行》____在有序时,一条流水线中阻碍指令执行的任何事情,都将阻塞其它流水线的运行。而无序执行,可以让其它流水线继续运行,因此,程序中后面的指令,可以比被阻塞的指令更早完成。当然,处理器必须保证执行结果不以错误的次序将结果写到内存中,或错误地改写寄存器的值
《分支预测》____分支(条件,无条件),条件分支一般要到执行某步时才能被确定下来,如无特殊的设计来专门处理,CPU的流水线性能会下降。而“分支预测”是指CPU在执行指令前对指令流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一条可能的分支,对之进行取指,在分支确定下来之前,CPU甚至可能处理其中的一部分指令(冒险执行)
《SSE指令集》(Streaming SIMD Extention)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单指令多数据
用NetBurst动了大手术:
超级流水线 P 4有 20级
快速执行引擎 P 4的算术逻辑单元ALU有2个,且以内核频率2倍速工作,1个时钟周期完成4个整数运算
400/533MHZ系统总线 P 4前端总线(FSB)与主板芯片组的带宽
400/533MHZ(3.2/4.3GB/S),
执行跟踪高速缓存 P 4有256/512K高速缓存L2以48GB/S工作,
跟踪12KB已译码的指令
先进的动态执行技术 非常有效的乱序推测执行引擎,
因为流水线长,失败会产生较大延迟;
新的SSE2指令集(Streaming SIMD Extention)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
Pentium 4后续处理器“Prescott”
Intel 当地时间2月19日,在Intel 2003春季“IDF(Intel Developer Forum)”发表了2003年及2004年台式个人电脑战略,Intel台式系统平台部门副总裁Louis Burns在主题演讲中介绍。
预定于2003年下半年投产的Pentium 4后续处理器“Prescott”(开发代号)。Prescott采用90nm新一代加工技术制造,
操作系统还采用了将一个CPU当做两个CPU来进行分散处理,以提高执行效率的“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
Prescott增加了13个新指令组,
配备了800MHz的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 )
以及1MB的二级缓存。
Intel还发表了支持该CPU的芯片组,
面向高端台式机的“Canterwood”(开发代号)
面向普通价位台式机的“Springdale”(开发代号)
两者均支持双通道内存DDR400,计划在2003年上半年供货,将首先用于奔腾4处理器。
2004年的台式个人电脑概念“Powersville”
配备被称为“Tehas”(开
捷豹固态化驱动级保护已启动驱动器禁用故障码啥含义
捷豹固态化驱动级保护已启动驱动器禁用故障码是中控台系统故障。使用内部防删修改内核函数,防杀一般采用修改内核函数,但是比较隐蔽的做法是修改数据结构。需要知道的是驱动程序一旦运行就进入内核空间,只有进入内核空间的程序才有机会修改这些函数和数据结构。
需要使用电脑连接中控台调试系统。
工具:win10电脑。
软件:硬盘设置。
版本:3.56.9。
1、一旦硬盘写保护,向硬盘写入数据就会有类似下图所示的提示。
2、首先在左下角的搜索框中搜索"cmd"。找到命令提示符。
3、找到命令提示符后,右键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4、打开命令提示符后,执行diskpart命令。
5、在diskpart命令的交互界面,执行list disk命令,列出系统中所有的硬盘,并获取其硬盘号。
6、通过diskpart命令的select操作关联要操作的硬盘,以2号硬盘为例。
7、发现有写保护,通过执行如下命令清除写保护属性即可。attributes disk clear readonly 。
如何在汽车上安装automotive grade linux
Automotive Grade Linux系统支持的汽车厂商以及品牌有捷豹、路虎、本田、日产等,同时也支持ATS、富士通、哈曼、英特尔、LG、NEC、松下三星等科技企业的车内产品。该平台基于Tizen车载系统项目,系统包括控制空调、导航、中控屏幕、媒体回放等组...
分享文章:linux捷豹安装命令 linux安装docker命令
网页网址:http://myzitong.com/article/hejj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