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简史:人类的无形长城

这个春天,我们每个人都在被一些词牵扯着心绪。比如“疫情”、“传染”,也比如“口罩”、“隔离”。

营口网站制作公司哪家好,找创新互联!从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微信开发、APP开发、响应式网站建设等网站项目制作,到程序开发,运营维护。创新互联于2013年成立到现在10年的时间,我们拥有了丰富的建站经验和运维经验,来保证我们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专注于网站建设就选创新互联。

在疫情之下,人们的心理状态近乎必然会产生难以控制的起伏,比如对一些信息和符号产生过激反应。这两天有读者跟我说,现在看到“隔离”两个字就莫名心慌。无论是想到去医院隔离,还是疫情期间在家自我隔离,都会感到多少有些不舒服。虽然知道防疫战中隔离的必要性,但这种心情总是难免。

这种感觉在不能出门,不能正常社交的这段日子里非常正常。我的想法是,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更多了解病毒传播与疾病防护相关的知识。一来可以借此机会为以后的生活提高健康水准;二来未知的东西总是最可怕,而消除恐惧的方法往往就是清晰地去了解它。

比如说隔离。虽然每个人都不喜欢孤独和与外界隔绝,但隔离技术却货真价实无数次成为人类的救星。现代医学体系下的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护,也是从这门古老的科学技术开始。

而隔离的本质,是人类学会在面对传染疾病时,以政府和社会为单位,有组织、理性、科学地进行防御——这道无形长城用一千多年时间才建设到今天的局面,它正在保护着我们的国家、社会和家庭。

了解一下隔离的历史,或许你会更加认同此刻你正在做的事:我们正在用隔离,筑造人类文明的防线。

中世纪的面具:麻风病与隔离的起源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疾病防护意义上的隔离,都有着同一个起源:麻风病。

这个在今天似乎已经烟消云散的可怕名词,在千年岁月里都是仅此于战争的人类第二大杀手,数次危害文明的存亡。而人类也很早就意识到面对这种烈性传染病,隔离是第一选择。

《圣经·列王纪》中,就记载了在以色列撒玛利亚城,国王让麻风病人在城外单独生活,禁止进入城市。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秦简》文献中显示,秦代律法严格规定了麻风病人,也就是“疠者”当迁移到“疠迁所”居住。因此中国也是将麻风病人隔离最早写成法律的国家。到了隋唐时期,佛教文献中记载了寺庙作为麻风病人隔离场所的办法。慈善与隔离,是中古时期萦绕在麻风病救治体系下的两个关键词。

隔离简史:人类的无形长城

到了中世纪,麻风病开始在欧洲进行了长达千年的肆虐。在教会的统治下,各地修道院开始建设单独的麻风病人寓所。6世纪,拜占庭已经出现了专供麻风病人居住的隔离设施。到12世纪早期,欧洲各国都建立起来了由教会管辖的类似机构。中世纪历史学家马修·帕里斯统计,12世纪由教会管辖的麻风病隔离所多达19000多座。麻风病人在隔离状态下的生活,俨然成为了单独运行的社会体系。

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就是头戴着鸟嘴面具的修士医生。虽然他们的形象广为人知是在对抗黑死病当中,但有文献证明类似防护装置是在麻风病寓所中产生的。把丁香和醋浸泡过的棉麻放在呼吸通道里,在当时被认为是有效防御感染病的方式。

隔离简史:人类的无形长城

后来,在麻风病隔离体系中形成的种种防感染知识,被移植到了应对黑死病和天花的疾病战争中,为欧洲文明最后熬过寒冬增加了一些希望。而鸟嘴医生的面具,也成为了人类对中世纪和疾病,记忆最深刻的一个意象。

扼向传染病的咽喉:从隔离走向社会防治的20世纪

中古时代的传染病隔离制度,更偏向于一种社会应急措施。而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隔离技术则与其他治疗、防护、疫苗技术一起,构筑起了传染病疫情中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隔离的现代化,也来自一场残酷的麻风病爆发。在19世纪初,当时还是丹麦殖民地的挪威爆发了一场持续时间长达70年的麻风病。在爆发最严重的阶段,十万挪威局面中有两万余人感染,直接威胁到了挪威的存亡。严峻的形势下,挪威政府和医疗体系开始对病人进行严格的隔离。包括对患病不同的等级进行等级分类,对病情的发展进行追踪,同时开展隔离区与公共区域的大规模消毒,对病死者严格采取火化。同时,大量欧洲防疫学家与病毒学家来到挪威,在隔离体系的帮助和保护性,开展了现代医学对麻风病的集中研究。

这次麻风病爆发,为现代社会的麻风病防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让隔离制度走向了现代化。

隔离简史:人类的无形长城

所谓现代医学体系下的隔离,主要特质是将隔离视作整个公共医疗防护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消毒、检测、病情观察、疾病治疗以及疫苗、新药物研发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战之后,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统筹下,印度、尼泊尔、安哥拉等地都开展过大规模的麻风病防治行动。其重点在于社会宣传、公共消毒与体系化的隔离制度相互结合,搭配现代病毒学在20世纪对麻风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最终几次大规模行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也多次开展针对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其中效果最明显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围绕“四个转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麻风病斗争:即把隔离治疗转变为社会防治;把单一药物治疗转变为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把单纯药物治疗转变为治疗与康复结合;把”麻防“孤军奋战转变为社会参与的教育、宣传与防治结合。

城乡各级体系化的麻风病隔离措施,让这次行动收效深远。以至于麻风病今天基本不再是中国社会的公共医疗问题。目前,麻风病还在部分热带落后国家流行,但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人类有希望在2030年让麻风病彻底成为历史。

整个20世纪,可以看作是人类通过体系化的疾病管理与隔离系统,扼住传染病咽喉的一百年。麻风病当然是没有任何功绩可言的,但在与它持续千年的战争中,人类收获了坚强的防御装甲——医学隔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文明的滴定:现代隔离中的技术与智慧

现代医学,在本质上是一系列组合技术。如果你打游戏的话,不妨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疾病想象成游戏中的boss,而隔离就是控制技能。它让敌人动弹不得,然后抗病毒、免疫、杀菌这些AOE技能上来一波拉走。

而且在现代医学体系下,隔离已经发展为一套体系明确、方案清晰,关注被隔离患者与疑似患者感受的完整医学方案。一般来说,医学隔离发展到今天,呈现出几个主要技术特征:

1、充分使用一次性物品、现代医学防护技术和消毒技术。

回望现代医学成熟之前,隔离往往是片面的。因为被隔离者的食物、排泄,以及必不可少的与外界接触,必然会造成物质交换。而基于今天医学对病毒和细菌的认识,医生、护士与隔离者之间可以有效借助防护设备、一次性物品、消毒技术之间形成软性隔离带。于是隔离与治疗充分结合成为了可能。

隔离简史:人类的无形长城

2、针对不同病症和目标的隔离。

与大众想象不同的是,隔离并非彻底的与世隔绝。而是根据患者情况、需要被隔离疫情的特征,对应采取隔离手段与隔离限制措施。一般来说,医学隔离分为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昆虫隔离、血液隔离、保护性隔离和严密隔离。每种隔离应对的病症不同,比如呼吸道隔离适用于流感等病症,接触隔离适应于狂犬病等。每种隔离体系下的隔离重点、隔离方式,以及注意事项都不同。患者并非被彻底隔绝,而是在具体措施指导下完成隔离与治疗。

3、设置梯度隔离区。

现代医学视野里,并不仅仅将隔离区等同于病房。而是依照不同病情,将病房内外划定为不同的污染区。一般来说,患者必须接触的区域视作污染区,病房外间、走廊、大量医护人员使用的公共区域视为半污染区,医生办公室、配药室等区域视为清洁区。通过梯度消毒和多层防护,可以有效控制医患传染,实现隔离与治疗、康复相融合。

4、关注心理干预与康复建设。

隔离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医护将关注患者的心理活动、康复状况以及生活规律。尤其在传染病当中,这些因素将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最终治愈率。良好的心理建设与康复建设,将有助于患者快速走出隔离阶段,迎接全新生活。同时传染病学也认为,隔离技术应该与家庭关爱、社会关怀相结合,让患者在隔离中感受温暖和关注。基于此达成的患者以及疑似患者心理干预,可以将治疗的效果最大化。

隔离简史:人类的无形长城

总之,隔离并不是多么可怕的字眼。它起源于人类的自救和救他,起源于面对传染病时的坚韧与不甘。人类已经用隔离技术战胜了很多可怖的敌人。当我们都成为隔离防线的一员,成为无形长城的坚守者,胜利最终会极快到来。

去相信,所以去守护。


网站标题:隔离简史:人类的无形长城
当前地址:http://myzitong.com/article/psseeg.html